文|王章逸
對我來說,食農教育就是培養生活的品味,懂得食物、懂得生活、懂得文化。和菓森林的石茱樺總經理、同時也是在地茶農第三代的她,聊著自己對食農教育的想法。
南隆國中常態使用美濃在地食材、守護家鄉農產業,在每日的學校午餐中具體實踐永續發展目標。
很多人問我說為什麼這麼堅持有機養菇,不就是為了把這麼好的環境留給小孩嗎?添丁養生黑木耳創辦人徐韋婷如此說道。
以孩童課後照顧、農村產業發展為職志的善導書院,宛如一座佇立在農地上的城堡,展開雙臂保護農村的孩子與小農,除此之外,也建立社區照顧據點,照顧高齡化農村的需求。
臭豆腐的滋味來自發酵過程中,滷水的菌種分解了豆腐的植物性蛋白質,形成風味獨特的胺基酸;這股聞起來臭、吃起來香的味道,也就是人類舌頭能辨識出酸甜鹹苦之外的第五味—鮮味。
集集蕉農第五代、現任職於集元果食品有限公司行銷企劃部的黃稚淋經理表示,以香蕉為核心,擴展至食衣住行等各方面,藉由100%全利用來推動善的循環。
「里享互助學童午餐計畫」是大享食育協會在二〇二一年五月底發起的一項急難救助行動,十四週裡共送出二萬四千二百二十二份里享箱、共約十五萬包冷凍食品和數以噸計的白米和物資。
只有三十幾戶的薑麻園,社區的組成以客家族群為主,生活在一起除了親戚與聯姻關係外,還有長期累積下來深厚的感情,現任發展協會理事長涂育誠笑說自己在社區同輩裡年紀最小的那個,在社區看到人都先叫哥哥姊姊叔叔伯伯就對了。
潘寶瑩的社區產業經營理念—不是為了辦活動而辦,也是為了營造居民的生活感;不是為了滿足遊客的需求,而是將社區的凝聚與照顧擺在優先。
從鳳梨罐頭到鮮食
文|王章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