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產地消喊得震天價響的這個年代,生活在島嶼的小孩要吃到自家海洋物產,原來竟不是想當然爾的那般如常。
麻油爆香,加入切得細細的薑絲炒至乾,之後依序放入剁得極碎的帶骨雞肉、米酒、鹽、醬油、砂糖,翻炒煮熟後,盛盤上桌。
「好好的利用在地的食材,努力讓大家看見家鄉的美!」當我最後請智遠給今年參賽者一點建議,他說出了這段話。
一年將盡的時候,便是紅豆開始熟成的時節,一顆顆飽滿潤澤的紅豆從莢裡爆開,像是一串串的除舊佈新的鞭炮。看似理所當然,但要種出大又飽滿的紅豆可不容易,不僅要栽培技術好,還得經過一連串的改良。
紅豆湯、紅豆糕、紅豆餅、紅豆麻糬,平常並不張揚,但是仔細想想紅豆化身的甜食,早已充斥在台灣人的記憶。不過在將香甜綿密吞下肚的同時,有想過紅豆是從哪裡來的嗎?
文字、照片│陳芬瑜
馬祖人依海生活,打開大海冰箱,鮮味就在其中。
馬祖學校午餐見學的最後一站,我們來到位於南竿的介壽國中小學,學校距離馬祖酒廠不遠,空氣中飄散著酒廠獨有的釀造香氣。
我們從最前端的牧草種植、中期的牛隻養殖、末端屠宰銷售以及消費者教育,希望打造一個永續循環經濟的產業鏈。
不勝酒力的人去到馬祖要小心,除了直飲之外,馬祖菜色中缺一不可的就是老酒,傳統的老酒草蝦、老酒黃魚、老酒麵線、老酒煎蛋,創新的酒蛋肉披薩、老酒泡蛋、老酒巧克力,族繁不及備載。伴隨老酒而生的紅糟亦然,紅糟排骨、紅糟海鰻、紅糟炒飯、紅糟燉肉、紅糟蘿蔔等料理,不只是餐飲店必備料理,也是常民餐桌上常見的要角。
東南亞的滋味小劇場是由五位東南亞新住民老師擔任主角,與其他演員進行錄製的8-10分鐘,共10集的廣播劇。我們將專訪演出的角色,聊聊對於廣播劇的看法。越南篇中的小越媽媽,是由越南語老師陳玉水飾演,亦為廣播節目主持人的玉水老師,對於首次錄製廣播劇的感想是什麼呢?
離島的離島,努力維持的學校供餐—七美國中營養午餐見學報導
在地產地消喊得震天價響的這個年代,生活在島嶼的小孩要吃到自家海洋物產,原來竟不是想當然爾的那般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