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位返鄉的金門人、一位金門在台第二代,再加上一位臺灣人所組成的村復號工作團隊,在近年的青年返鄉及地方學興起的浪潮下,試圖努力呈現金門文化風貌的另一種可能。
在短短七小時內,歷經開幕、食育教學、料理實作與揭曉名次,站在台上獲得掌聲。隔天回到學校廚房,繼續為孩子的午餐奮鬥。賽事過後的一個月,第三屆臺灣學校午餐大賽的重要主角──8組16位選手寫下感想,有感動、懊悔、失落及收穫,一起來看看鎮日在廚房辛苦為孩子們備餐的廚師有什麼感想吧!
在大賽過後,我們邀請首次擔任評審的名廚「阿發師」施建發以問答方式,談談對於臺灣學校午餐大賽的觀察,以及對未來參賽的建議。
2013年成立的「香又香便當調查局」,透過清楚的圖示、活潑的設計,再加上營養師嫻熟的解說,不僅讓參觀者藉此認識團膳製作流程,更獲得一次難忘的體驗之行。
在大賽過後,我們邀請於第二、三屆擔任評審的食材文化研究家徐仲以問答方式,談談對於臺灣學校午餐大賽的觀察,以及對未來參賽的建議。
問:想請問老師連續擔任兩屆大賽評審的感想為何?
很榮幸連續三屆擔任競賽的評審,從事營養教育工作達25年的我而言,感覺近五年校園營養午餐,舉凡在食材選擇、營養成份、色香味搭配、工作場域建構上,多數的縣市有越來越進步的趨勢。因此這三年來參賽隊伍的競爭逐年增加,相對考驗營養師與廚師。
希望在若干時日後,當我們回望這些努力,可以笑著對小朋友說起:哎呀,當年為了這個這個,我們可是卯足了勁兒做了那個那個,你們現在完全不用擔心真是太好了啊!
每年為了配合全國學校給食甲子園這項賽事,我們都會分別舉辦食育研習會和論壇。今年因為疫情關係則採用ZOOM的通訊軟體於線上舉行。
第15屆全國學校給食甲子園的食育課程、食譜評審和頒獎儀式都是透過網路進行,評審們也在線上會議中交換意見,全部線上進行的比賽是歷史首見。
東南亞的滋味小劇場是由五位東南亞新住民老師擔任主角,與其他演員進行錄製的8-10分鐘,共10集的廣播劇。我們將專訪演出的角色,聊聊對於廣播劇的看法。
村復號:以選物開展金門在地文化的各種可能
由一位返鄉的金門人、一位金門在台第二代,再加上一位臺灣人所組成的村復號工作團隊,在近年的青年返鄉及地方學興起的浪潮下,試圖努力呈現金門文化風貌的另一種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