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農產】蕉急什麼?農產國家隊帶你認識台灣蕉

文、圖│ 王章逸
 

香蕉是台灣重要的農產,60年代香蕉出口的輝煌讓台灣有「香蕉王國之稱」。然而近幾年卻時常有香蕉價崩、產銷失衡的訊息傳出。到底台灣的香蕉發生什麼事?台灣人愛吃香蕉,但又真的認識香蕉嗎?快跟著台灣農產國家隊一起認識台灣香蕉吧!

2020年香蕉事件簿

2020香蕉事件簿

最近一個月香蕉的新聞不斷。

首先是九月初中元節前後,命理老師紛紛出來表示:「普渡不能拜香蕉,因為台語有『招』的諧音,會招來往生者」。

類似的資訊每年都會出現,民間也大多以此為戒,香蕉的消費也受到一定程度影響。但不同的是今年香蕉價格探底。自九月中開始,香蕉的資訊在新聞媒體爆發,去化、國營企業認購、學校營養午餐吃香蕉,許多食品加工廠也大力製作香蕉加工品,台灣救蕉大動員。

媒體甚至推翻以往普渡的禁蕉說法,轉化大眾對於香蕉的認知:

香蕉不僅台語稱「金蕉」,香蕉本身屬五行中的土,有土生金的招財之意,且《台灣民俗誌》亦有普度宴客『贈口份』分贈香蕉給親友的習慣,可見早年並無此禁忌。

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去化」作業。(註:去化為「去商品化」,由政府收購次級品香蕉,減少進入市場數量,藉以調節香蕉價格)

9月11日開始在高屏地區執行「香蕉格外品去化收購」作業,成堆次級品青蕉堆疊成山,準備作為堆肥與豬飼料。開著貨車排隊等待去化的蕉農紛紛表示賠本,並且呼籲政府進行收購、加強產銷調節。自香蕉量多價跌的消息出現後已過了一個多月,隨著夏蕉產期結束農委會也將在月底停止去化的作業,香蕉之亂看似已經結束。


帶你看20年的香蕉數字

20年來香蕉產量與面積圖表

關於今年的香蕉價崩,農委會農糧署提出三個原因──氣候炎熱、降雨頻繁與農曆七月的忌諱:「近期蕉價偏低主要原因係氣候炎熱且8月降雨頻繁,香蕉生長快速,易軟化、黃化致貯架壽命短(1-2天),加上農曆7月普渡拜拜國人一般不用香蕉(忌諱閩南語蕉李梨諧音)等因素,致市場買氣不佳消費疲軟。」

除此之外,今年是56年以來沒有颱風、風調雨順的年份。颱風雖然會帶來農損,但也是影響香蕉價格與數量的重要原因,在沒有颱風的年份香蕉數量大大增加,難免會出現香蕉價崩的結果。說到數量,數量往往是影響價格的因素,而這二十年來香蕉種植的情況如何呢?

從農委會的統計可以看到:

香蕉的「 收穫面積」整體而言穩定上升,自民國89年的8,834公頃至108年的14,913公頃,上升了168%。隨著收穫面積的增加,收穫量也呈上升趨勢。儘管隨著每年度的氣候差異收穫量起起伏伏,但二十年中最低產量(94年)與最高產量(107年)竟然差了2.39倍之多。

撇除農委會提出的幾項原因,從二十年來香蕉的生產數字中很明顯可以看出「農民廣泛種植香蕉」的現象。原因為何需要更多的考究,但至少單純的數字給我們不斷發生的香蕉價崩難題很簡單的提示:台灣的香蕉越來越多啦!


台灣香蕉地圖

台灣香蕉地圖

說到香蕉,你會想到哪?來自南部的國家隊夥伴直覺想到——旗山!

旗山是南部香蕉的重要產區,過去大量出口時期造就輝煌的經濟發展。香蕉產業鏈帶來大量金流與人口,現在鄉間不常見的旅館、酒家、電影院在過去一應俱全。例如旗山的溪洲老電影院就是當時輝煌的見證。這些店家雖然逐漸消失,但走在旗山老街上除了新鮮香蕉,還可以發現香蕉蛋捲、香蕉蛋糕等製品,仍然充滿濃濃的香蕉味。

除了旗山,在查詢農委會的統計數據後,才發現嘉義竹崎一帶、南投中寮一帶也是台灣香蕉的重要產區。

這兩個地區的香蕉與高屏生產的香蕉有所不同。竹崎及中寮地區靠近山區,一般我們可以稱為「中部蕉」或者「山蕉」。由於氣溫起伏較大、水分較稀少的地理環境,讓香蕉的盛產期較南部慢,口感也較為香Q。這兩個地區的香蕉也不讓旗山專美於前。中寮香蕉在日治時期是供奉天皇的御用品。現在也有與飯店簽約供貨、出口日本的專業蕉農在這兩地種植生產。

說到香蕉,你會想到哪呢?你又是哪個地方香蕉的粉絲呢?


即時收到台灣農產國家隊訊息,請點選並按讚粉專「台灣農產國家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