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享食農教室】雜糧篇:香氣滿分的黑豆

文.圖|王章逸

今天的大享食農教室上場的是大豆家族的成員「黑豆」。不讓黃豆專美於前,黑豆也越來越常出現在生活當中。商店中的黑豆漿、黑豆茶成為下午茶的新選擇,尤其黑豆醬油的香氣是許多人的心頭好。


黑豆與黃豆有什麼不同?

黑豆與黃豆其實是同屬同種的植物,只是種皮的顏色不同,導致大家常常以為他們是不同的東西。用個簡單但不盡然精確的比喻,就像是大家都是人類,但分成白種人、黑種人、黃種人。

只是為什麼黑豆的種皮呈現黑色呢?原來是他的種皮富含「花青素(一種水溶性的植物色素)」,所以才讓他的皮膚變得黑黑的。


黑豆蔭油台灣味

蔭油其實跟我們常說的醬油並不一樣。醬油是一種醬料的通稱,原料大多以黃豆、小麥為主。而蔭油是醬油的一種,大多以黑豆釀造(依配方不同會加入不等的黃豆)。

蔭油是台灣早期普遍的釀造方式,但為什麼現在大家比較習慣醬油的名字呢?其實這是受日本人的影響。同樣身處醬油調味宇宙的日本,治理台灣後吃不慣台灣郎做的黑豆蔭油味道,因此引進日本作法的豆麥醬油,也因為日後小麥與黃豆原物料的普及,醬油又更加常見了。

傳統釀造蔭油的做法大致如下:

  1. 清洗與蒸煮黑豆
  2. 種麴:將麴菌與黑豆拌勻,並且發酵五至七天讓菌絲佈滿黑豆
  3. 洗麴下缸:洗掉黑豆外的菌絲,清洗後與鹽巴一起放入陶甕,蓋上陶蓋,曝曬於太陽下。
  4. 日曝:連續曝曬六個月以上,讓發酵完全熟成
  5. 調煮:豆麴榨汁並煮沸,蔭油就完成了。

蔭油與醬油相比,色澤較深,風味也叫甘醇香濃。重點是經過下缸日曬發酵時間淬煉後黑豆醬香,獨特的風味絕對是豆麥醬油難以取代的呀!


台灣常見的黑豆品種

在黑豆產品的包裝上,常常可以看見「青仁黑豆」、「黃仁黑豆」等差別,所謂的「仁」指的其實是黑豆子葉的顏色。關於他們的差異,可以從黑豆的品種更詳細的認識:

  • 臺南3號:青仁黑豆,比較小顆,香氣足,是黑豆茶、焙炒黑豆零食的愛用款。
  • 臺南5號:黃仁黑豆,個頭較大,常常用來製作蜜黑豆之外,也是製作蔭油(醬油)的主流品種。
  • 臺南11號:青仁黑豆,改良自台南3號的品種,除了比較大顆,產量與抗病性皆較高,是近年積極發展的品種。
  • 恆春黑豆:黃仁黑豆,原生種的恆春黑豆種粒小、香氣足,過去常當作田間綠肥作物,近年來逐漸發展成地方特色產業。

醬油、蔭油報你知!

豆麥醬油家族——

  • 醬油:一般常見的醬油,大多以大豆、小麥釀造而成。鹹度高,用途廣泛。也比較接近「生抽」
  • 老抽:陳放更久的醬油,並且加入焦糖色素製成,鹹味與顏色濃郁。適合醃製、滷肉與紅燒等用途。
  • 白醬油:將醬油原液加水稀釋,再經過殺菌製成。顏色清淡、味道清爽。

蔭油家族——

  • 蔭油:使用黑豆釀造而成,黑豆風味與麴菌經過長時間曝照發酵的味道,與一般醬油截然不同
  • 白曝蔭油:蔭油釀造完成後,並不經過焦糖色處理,有些甚至無經過煮沸保留原味,因此味道較淡。

其他常見——

  • 壺底油:釀造醬油沉澱在缸底原汁製作而成,香氣濃郁、味道甘甜,又稱為油精。
  • 醬油膏:醬油加上糯米製成,味道因各家而異,有人甘甜、有人重口味較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