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實習來到尾聲,一個多月以來坤朗參與了很多不同的工作,最後一週又有什麼有趣的事等著他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文|楊坤朗
這一些珍貴的臺灣學校午餐與飲食教育影像,8月正式登上myVideo,期待讓更多人看見臺灣食物的美好,以及那些在學校廚房裡默默辛苦工作的營養師與廚師們。
2018年10月,我們和松丸獎聯手推出以臺灣本土食材烹調經典日本學校午餐菜色的中文食譜書—《媽媽,今天吃什麼?》;2019年8月,這本松丸獻給臺灣親子的暖心之作,首刷完售,堂堂邁入二刷。
這次我們和2018年臺灣學校午餐大賽冠軍營養師來到桃園市復興區義盛國小,來和當地的學校廚師、營養師與午餐秘書進行料理交流。
造成南韓社會轟動的小說《82年生的金智英》作者趙南柱,於今年二月在臺灣出版短篇小說集《她的名字是》,描繪女性的多種面貌。其中〈廚師的便當〉連結南韓今年7月初發動罷工事件,以及台灣廚工面臨的現況,可反映出「非正職」的勞動困境。
「全國學校給食甲子園」官網特別公開2017年與2018年,共計24份的參賽食譜與詳細作法,跟著動手,在家也能做出好吃營養又美味的料理!
如果讓學生自己規劃學校午餐,會出現那些夢幻料理?每天在校吃的一餐,若是交給孩子們設計到底能迸出什麼創意想法呢?
大享食育協會於今年七月公布臺灣學校營養師人數調查資料,一名營養師照顧超過
2013年,臺南市推出以在地食材為主題的官方版本食育教材,「食育」成為「德智體群美」五育之外的第六育。
雖然目前還沒有全國層級的「學校午餐專法」,但是早在2012年7月與2016年8月,臺南市及臺中市政府就已分別頒布《臺南市學校午餐自治條例》及《臺中市學校午餐自治條例》。
2019靜宜大學生態人文學系實習週誌之最終回|從內場到戰場
編按:實習來到尾聲,一個多月以來坤朗參與了很多不同的工作,最後一週又有什麼有趣的事等著他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文|楊坤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