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評論」 相關文章

【評論】臺灣學校營養午餐的五缺:缺人員、缺經費、缺專業、缺整合、缺法規(黃嘉琳)

從營養均衡的角度來看,學校午餐供應的肉多少大小不是問題,但在資訊不透明的情況下,攤出經費、食材成本和人力漏洞等倒多少能看到爛帳沉痾。

【活動】2019年9月7日之部落大小聲第293集—營養午餐改革開動了嗎? (黃嘉琳)

為了落實學校健康飲食教育,教育部承諾推動營養午餐專法,九月再度跳票,營養午餐改革真的很難開動嗎?食農校育近年在台灣遍地開花,部落小農卻感慨,孩子的營養午餐吃不到自己種的有機蔬菜!從菜園到校園的教育改革,「食」力養成該怎麼做?請鎖定9月7日週六晚上八點的部落大小聲。

【評論】期待一個有前瞻思維的學校午餐專法(黃嘉琳)

午餐專法應當納入學校營養師員額和教學專業到位、確立全國午餐經費使用與分配原則、食材供應管道平台納入體制管理等三項目標。

【評論】學校午餐專法 落後日韓一甲子(黃嘉琳)

我國現行午餐食材採購的眉角甚多,細節裡的魔鬼往往也是弊端之所在,日韓行之有年的採購機制則達到防弊、分層負責的精神、更落實了地產地消,值得借鏡,也是學校午餐專法中應當確立的核心價值。

【評論】學校午餐裡大人的算計孩子的辛酸(黃嘉琳)

日本早在1954年頒布的《學校給食法》已歷經13次修訂,各校和給食中心依法將營養師納入編制法規;韓國從1950年代以社會福利、清寒救助的概念發展到全國各校自立供餐,同樣訂立了《學校給食法》且於2006年確立自辦廚房和每校都有營養師。當台灣營養午餐政策因為大人世界裡利益盤算政治運作而原地踏步,何止蹉跎了進步契機,更犧牲了整個世代小朋友的飲食幸福。

【評論】傳承三代的日本學校營養師(黃嘉琳)

台灣慣常稱為「營養午餐」的學校午餐,在日本叫做「學校給食」。從明治22年到現在以國家政策推行全國一體適用的《學校給食法》,除了過敏體質或特殊需求的學生,日本國中小學生在學期間都得吃由學校廚房或地區給食中心烹煮的午餐。在校的這一頓午餐養育了全國學子,奠定下日本國民飲食的根本;而強調使用國產食材、盡可能採地產地消等原則,則務實地支撐國內農林漁牧發展。

【評論】拜託 ! 學校午餐問題不在免費(黃嘉琳)

對學校午餐樣貌和現況稍有了解的人都不難發現,除了各縣市代辦的午餐餐費差距很大,還有菜道數從五菜到三菜皆不相同、收費標準不一、食材供應來源形形色色等混亂現象,簡直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相較於飲食型態、教育體制和文化風俗相近的日本韓國的「學校給食」,先不談學童午餐的安全營養美味等基本原則良莠不齊,光從學校午餐專法、學校營養師與專業人員和收費規定等三個方向,和日本韓國一對照,台灣學校午餐的先天不足後天失調問題馬上現形。

【評論】剖析四章一Q政策(上):供需連結、持續追蹤與成本透明化(黃嘉琳)

地方政府代表與團膳業者在多次會議中最主要的質疑有二:四章一Q食材供應量真的如官員們再三強調的很充足嗎?因應政策而造成食材成本增加和費用上漲,錢從哪裡來?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