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本對照表以臺灣、韓國與日本國小學校午餐為例,費用會因各縣市所在地區及政策而略有差異。
臺灣自一九五七年於屏東縣及桃園縣內五所山地小學開始試辦營養午餐,至今每日供應近一百八十萬份餐點,規範學童校園膳食的中央層級法規,僅有《學校衛生法》的第二十二條與第二十三條,著實令人匪夷所思。
臺灣首部以學校午餐、在地生產食材為主題的真人實境節目—「爸、媽,今天吃甚麼?」找來幾位爸媽,帶著小學年紀的兒女,到全國各地出任務取鏡,從南到北造訪學校營養師和廚房、農林漁牧食材產地,透過親身的觀察和體驗,瞭解每天在校吃的這頓「營養午餐」,也學習各種營養概念和農業知識。
學校午餐時間一到,打開餐桶看見三色豆,常會聽到此起彼落的哀號聲,它更是吃過學校午餐的學生們長大之後常「津津樂道」的回憶之一。
編按:本文由大享食育協會委託資深翻譯工作者蕭佩均摘譯韓國《學校給食法》法規條文,如欲引用,請務必註明「資料來源」及「翻譯者」。
譯者|蕭佩均 ◆ 整理|大享食育協會
在這個人口僅有25,000人左右的城市裡,不僅看到各界對於學生飲食議題所付出的努力,而奪下全國學校午餐甲子園優勝更成為當地引以為榮的無上驕傲。
說起蘆屋的奧瑞惠老師,只要是關心學校午餐與食育議題的人,沒有人不知道她的名字。從蘆屋市教育委員會的學校午餐刊物、全國學校給食研究協議大會到民間行動,到處都能見到她的身影。
兵庫縣內約有370名營養教諭*,在日本47個都道府縣中排名第三,縣府的主要任務就是培養這群站在第一線負責學校午餐專業人員。
兵庫縣學校給食.食育支援中心成立於昭和24年(1949年),主要的工作就是提供學校安全的食材,同時促進地產地消,以及舉辦相關的食育教學活動。
韓國在2000年已全面供應從國小到高中的學校午餐。由於食物中毒事件頻傳,關心學校午餐議題的家長從2002起展開一連串公民草根運動,要求地方政府制定學校供餐條例,規範使用優良農產品改善供餐品質,並設置供餐支援中心。韓國政府在2006年大幅修改《學校給食法》,呼應公民運動的訴求,還將學校供餐直營原則及營養教師配置的規定納入,使學校供餐具備更完整的制度基礎。
【享報No.2】臺日韓學校午餐大PK
編按:本對照表以臺灣、韓國與日本國小學校午餐為例,費用會因各縣市所在地區及政策而略有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