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以參與之個人經驗和觀察為主、相關文獻資料為輔等資料撰寫本文,呈現台灣校園午餐運動的某一切面,盼能拋磚引玉,有更多先進分享運動全貌,提供台灣風起雲湧在地行動鑑往知來之參考。從2005年至2018年,依事件發展可約略劃分為六大時期:校園午餐家長培力運動、食農教育萌芽及在地食材供應計畫、主管機關落實校園午餐政策、非基改校園午餐與第二波家長培力行動、非基改學校午餐入法及促進東亞交流。
前言:筆者以參與之個人經驗和觀察為主、相關文獻資料為輔等資料撰寫本文,呈現台灣校園午餐運動的某一切面,盼能拋磚引玉,有更多先進分享運動全貌,提供台灣風起雲湧在地行動鑑往知來之參考。從2005年至2018年,依事件發展可約略劃分為六大時期:校園午餐家長培力運動、食農教育萌芽及在地食材供應計畫、主管機關落實校園午餐政策、非基改校園午餐與第二波家長培力行動、非基改學校午餐入法及促進東亞交流。
說起營養午餐,你有哪些話想對廚師及營養師說?你心目中有沒有最想吃到的夢幻菜單?快來快來,說給我們聽,我們聽你說!
學校午餐一定很難吃?預算不如人就注定落敗?學校營養師與廚師們,今年秋天,站上料理台,一決勝負吧,讓從家鄉泥土上孕育而生的食材與文化成為驕傲,就像燃燒熱血感動無數觀眾的吉田輝星與金足農。歷史,永遠屬於勇敢做夢的人。
編按:今年八月來的第三位實習夥伴,是來自中興大學行銷系的大四同學張琇晴。一起來看她是如何應用本身的文字及行銷能力,來協助擴大臺灣學校午餐大賽的能見度!
實習進入尾聲,同學們一個月以來從外場的支援到網站小編,再至影音節目人員,這一次,他們又有什麼新的挑戰呢?
編按:實習進入第三週,兩位同學又從文字搏鬥的小編,化身成為影音節目團隊的工作人員啦!(這到底是什麼樣的單位ㄚㄚㄚㄚ...)
編按:實習進入第二週,從原本外場奔波支援前線的生活,瞬間化身小編坐在電腦前與文字搏鬥,兩位實習同學該怎麼調適?這一集,我們來聽聽的他們的心聲(怨念)吧!
日本早在1954年頒布的《學校給食法》已歷經13次修訂,各校和給食中心依法將營養師納入編制法規;韓國從1950年代以社會福利、清寒救助的概念發展到全國各校自立供餐,同樣訂立了《學校給食法》且於2006年確立自辦廚房和每校都有營養師。當台灣營養午餐政策因為大人世界裡利益盤算政治運作而原地踏步,何止蹉跎了進步契機,更犧牲了整個世代小朋友的飲食幸福。
【歷史】臺灣民間學校營養午餐運動之路(2015.4~2018.8)
筆者以參與之個人經驗和觀察為主、相關文獻資料為輔等資料撰寫本文,呈現台灣校園午餐運動的某一切面,盼能拋磚引玉,有更多先進分享運動全貌,提供台灣風起雲湧在地行動鑑往知來之參考。從2005年至2018年,依事件發展可約略劃分為六大時期:校園午餐家長培力運動、食農教育萌芽及在地食材供應計畫、主管機關落實校園午餐政策、非基改校園午餐與第二波家長培力行動、非基改學校午餐入法及促進東亞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