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評審感想】學校午餐的意義與定位 / 劉沁瑜

文│劉沁瑜 (輔仁大學營養科學系副教授)

十月的第三個週末,台灣舉辦了第一次由民間基金會發起的全台灣學校午餐的競賽,這是台灣第一次由民間單位發起舉辦全國性的比賽,不只比廚藝、菜色、價格、衛生、營養成分等,還蘊含了食品安全、在地食材選用、營養教育等更深層的價值,進而選出了前三名、食育教學獎、國際評審獎和兒童評審獎。

筆者從去年十二月自費與富邦文教基金會至日本參訪學校午餐甲子園的比賽,看到日本全國有近2000校參與比賽,從初賽到最後進入決賽的12組,競爭之激烈與勝出之困難,光看參賽隊伍數便可想而知,也不得不說日本在學校午餐的重視程度。有人批評為何要仿效日本,其實並非如此,由於日本是鄰近台灣的國家,近年來國人赴日旅遊頻繁、中日飲食習慣與國情歷史亦有交疊,加上其學校午餐一直備受好評,因此便十分好奇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日本的學校午餐讓全球家長與學童無不同聲稱讚?

其實,從去年十一月到現在,這一年發生了好多事。所有的發難都來自於我在媒體上聽到有人說「學校午餐30年來沒進步」「廚工都是二三度就業」「八點做好十一點丟在玄關等孩子們十二點吃」這種言論,我不服氣、我也知道這不是事實的全貌。這七八年來,我帶著學生去參訪過很棒的學校廚房、也擔任孩子學校午餐的督餐委員出奇不意地抽查廚房,我看見我的前輩、後輩、我畢業的學生們都在這個行業努力著。

我深切知道那些流言不是事實的全貌。儘管團體供餐無法完美,但我們一直沒有放棄。

今年好多大大小小的午餐比賽,其中大享食育協會與富邦文教基金會舉辦的全國賽事最受人矚目,評比的過程中,我們參考日本的優點、保留台灣的優勢,使用台灣的在地食材、嚴格審查是否符合學校午餐營養基準,更重要的是,這次的賽事讓平日戴著網帽、口罩、全副武裝辛苦工作的廚爸廚媽們,抬頭挺胸地站在台上,接受我們的掌聲。

比賽當天我聽到有廚媽說:「我做過小吃、鹽酥雞,但孩子說午餐不好吃,我看到學校廚房有徵人,我就自告奮勇去應徵,我把全校的孩子都當作自己的孩子在做菜」。

我深切地知道那些流言不是事實的全貌。因為學校午餐是學校師長、營養師、廚爸廚媽和家長一同努力的目標。

很高興今年沒聽到什麼選舉政見在消費學校午餐,第一線的學校午餐營養師依舊努力著,也很開心看見很多基金會和團體一同協作著。孩子們的健康是國家的基礎,也唯有將飲食教育、營養教育與午餐供應落實、周全的產銷供應與食安管理,從『國家政策之高度加以管理、營養專業學會的人才教育、午餐供應和營養教育並重』三管齊下,方能成就孩子們的一方餐盤的完整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