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賽過後,我們邀請首次擔任評審的名廚「阿發師」施建發以問答方式,談談對於臺灣學校午餐大賽的觀察,以及對未來參賽的建議。
在大賽過後,我們邀請於第二、三屆擔任評審的食材文化研究家徐仲以問答方式,談談對於臺灣學校午餐大賽的觀察,以及對未來參賽的建議。
問:想請問老師連續擔任兩屆大賽評審的感想為何?
很榮幸連續三屆擔任競賽的評審,從事營養教育工作達25年的我而言,感覺近五年校園營養午餐,舉凡在食材選擇、營養成份、色香味搭配、工作場域建構上,多數的縣市有越來越進步的趨勢。因此這三年來參賽隊伍的競爭逐年增加,相對考驗營養師與廚師。
本屆大賽的初審階段甚至採用匿名審查機制,希望盡量符合公平公正公開的基本原則。不過,還是有不少對於評分標準和評審過程好奇的提問,因此本篇以問答方式,請邵蘊萍、許青雲和劉沁瑜三位老師共同為讀者和參賽選手解惑。
這樣的競賽不僅讓第一線默默耕耘的大廚、營養師們有機會被看見,透過台、日、韓的專家交流、指導,更讓台灣營養午餐被國際看見。期待明年的大賽能再一次看見優秀選手們在舞台上發光發熱,看見台灣營養午餐發展上的不凡與驕傲!
當我和其他評審老師們一起進入廚房、展開料理比賽評分工作時,因為這是我第一次當評審,根本不知道要怎麼評分,所以先跟在一位老師身旁學習。他教我幾個評分要點,首先檢查地板是否乾淨、食材與煮菜用具有沒有認真清洗、食物的美觀等等。之後,我就依照著老師分享的這些經驗來打分數。
到了品嘗食物的時間,原本飢腸轆轆的我,看到午餐上桌後,突然食慾大減,因為幾乎每一組都有我最怕的綠色青菜!還好有一組端出龍膽石斑魚粥,魚肉大塊又新鮮,一口吃下去,我的嘴角不知不覺上揚, 緊張的心情也跟著輕鬆起來,原來食物可以帶給人這樣幸福美妙的感覺啊!
文│ 邵蘊萍(三軍總醫院營養部前督導)
我曾參加過雙北營養午餐比賽,雖然大家都努力呈現各校供應的美味餐點,可惜由於活動宣傳、渲染效力不足,民眾普遍無從知曉且無法感受到營養午餐的美好。
施建發(阿發師):讓小朋友聽到午餐背後的故事,讓這道菜有了生命。
在大賽過後,我們邀請首次擔任評審的名廚「阿發師」施建發以問答方式,談談對於臺灣學校午餐大賽的觀察,以及對未來參賽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