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報導」 相關文章

【學生評審】臺灣學校午餐大賽評審心得妙妙妙 / 戴慧茹

到了品嘗食物的時間,原本飢腸轆轆的我,看到午餐上桌後,突然食慾大減,因為幾乎每一組都有我最怕的綠色青菜!還好有一組端出龍膽石斑魚粥,魚肉大塊又新鮮,一口吃下去,我的嘴角不知不覺上揚, 緊張的心情也跟著輕鬆起來,原來食物可以帶給人這樣幸福美妙的感覺啊!

2019年台灣學校營養師人數調查行動全紀錄

為了得知目前全國22縣市學校營養師人數的資訊,大享食育協會於2019年6月中旬至7月中旬進行為期一個月的調查行動。

【國際交流】生產者、消費者共同建構的永續食物體系

農特委成立的背景是在1970至1980年代,南韓的糧食與穀物自給率下降、城鄉差距隨都市化拉大,消費者的意識與自覺也逐漸提高,飲食方面營養不均的問題導致慢性疾病出現。不只是南韓,世界各國也同時面臨了經濟發展後卻陷入糧食危機、食安疑慮等難題,因此開始思考食物與農業的發展。

每個環節都專業的韓國學校營養午餐—有空調的廚房、每校公職營養教師、促進銀幼共好、全面使用國產環境友善食材

我們每天工作的廚房現場設備,六年前全面更新,最符合韓國當前的法令規範,是標準配置。現在使用上非常方便,舉例來說,廚房配置的消毒機,所有餐具、食器都惠經過兩次消毒,降低食物中毒的汙染風險;所有長水管都架設在高處,清洗完後架上去以保持清潔與乾燥;整間調理廚房都規劃了中央空調,讓工作人員的工作環境溫度不至於燠熱難當或太冷。

保障食物基本權、從學生到市民的給食運動—專訪「希望食品網絡」事務處長李元永

李處長表示,韓國的學校給食市民運動大約在西元2000年左右開始,而「希望食品網絡」成立於2003年,可說是很早期就參與的團體。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後,基本上韓國學校午餐已經落實使用親環境食材,因此組織的運動方向也逐漸由學校給食擴大到市民給食。

教學生如何健康的活下去—專訪韓國首爾市蘆原小學校長金斗林

蘆原小學目前有330名學生,由1位營養教師、4名料理員、2名清潔人員與20名社區奶奶們共同負責包含教職員在內共380份學校午餐。學校午餐所採用的食材,除了部分海鮮以外,基本上全部都是韓國在地生產的親環境食材。

2019臺灣學校午餐大賽之在地食材好味到

圖:獲得2019第二屆臺灣學校午餐大賽冠軍的台北市私立復興實驗高級中學,端出雜糧野菇飯、柚香雞腿排、芋香八寶、香炒美人腿、豆豉龍鬚菜、枸杞紅棗山藥排骨湯、香蕉,當中的排骨為究好豬贊助、雞腿排為大成安心雞贊助、白米為行健有機農產生產合作社贊助。

【賽前報導】2019第二屆臺灣學校午餐大賽12強集錦

大享食育協會於決賽前一個月,陸續前往入圍隊伍的所在城市,親自採訪廚師、營養師與午餐秘書,為各位帶來第一手文字報導。

【賽前報導之十二】煮來給學生吃的,不是煮來倒掉的—台中市玉美研究股份有限公司

圖:陳益豐廚師(左)、陳思瑾營養師(右)


身為土生土長的台中人,發現自己對於家鄉實在是有太多陌生的地方,以前覺得興農=棒球隊和超市,原來也有團膳食品工廠!對烏日的印象=高鐵站,現在我多了兩位朋友在那兒工作!

【賽前報導之十一】用家鄉味培育飲食素養—台北市私立復興實驗高級中學

學校午餐提供一個正確健康的營養示範,並不是只有餵飽肚子的功能。每天吃飯應該要吃這樣的份量、這樣的比例、這樣的烹調方式與口味,只要學到了這樣的觀念,一旦日後離開學校,就能知道如何正確選擇自己的餐食。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