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報導」 相關文章

用雜誌作校園廚房工作人員的後盾:走過五十年的學校食事研究會

學校午餐的精神就是應該教導小朋友擁有怎麼正確吃一頓飯這樣的能力,而當中最重要的關鍵,絕非營養師與調理員等第一線工作人員莫屬。因此,雜誌一直以來的目標就是提供第一線人員更充足的資訊,藉此提升專業能力,這樣就能讓小朋友獲取更均衡的營養。

【評審的話】如何在眾多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

本屆大賽的初審階段甚至採用匿名審查機制,希望盡量符合公平公正公開的基本原則。不過,還是有不少對於評分標準和評審過程好奇的提問,因此本篇以問答方式,請邵蘊萍、許青雲和劉沁瑜三位老師共同為讀者和參賽選手解惑。

【會後報導】為下一代譜寫食農改革願景

本次會議特別邀請行政院農委會農糧署胡忠一署長、日本女子營養大學香川明夫校長、兵庫縣資深學校營養師奧瑞惠、韓國農漁業農漁村特別委員會吳炫錫事務局長、郭今順委員,以及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陳玠廷研究員一同出席,分享政策成果與行動歷程。上百位關注農業、飲食、學校午餐與社會運動議題的民眾,將台北文創大樓的六樓演講廳,擠得水洩不通。

【享報NO.3】前進!臺灣學校午餐大賽

今年再度舉辦臺灣學校午餐大賽,身為主辦單位和工作人員,我們從第一屆的萬事起頭難,到第二屆的流暢順利、還募集到更多協力單位的支持。

【享報NO.3】二十二年磨一劍—料理技術優越獎得主資深廚師羅沛崴

本屆臺灣學校午餐大賽增設「料理技術優越獎」,由服務於桃園市林森國小長達二十二年的資深廚師羅沛崴奪得,她從知名主廚阿基師手上領取這座肯定專業能力的獎項,更加獨具意義。賽後,我們邀請她暢談這一路走來的感想。

【享報NO.3】如何在眾多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

本篇以問答方式,由本會秘書長黃嘉琳發問,邀請邵蘊萍、許青雲和劉沁瑜三位評審共同為讀者和參賽選手解惑。

【享報NO.3】吃一份有文化的學校午餐 / 范巽綠

教育部很高興和大享食育協會合作,一起跟所有民間團體,特別是爸爸、媽媽、營養師還有廚工,攜手讓臺灣學校午餐既傳承飲食文化,又能夠完成食育教育賦予素養導向能力的增強,更重要的,還是一個好吃的午餐。小朋友畢業後回憶起來,會說我最懷念在學校吃的營養午餐,這樣就是我們最大的成就。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