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享食育協會在去年底製作「《來一隻虱目魚》教具組」,內含全國首創的虱目魚分解布偶、手縫虱目魚材料包,以及小吃解剖學拼圖,讓小朋友不僅認識虱目魚,也能進行動手拆解、親手縫製等體驗學習。
本次大享新食代邀請協會夥伴楊西披,來跟大家說說究竟這隻虱目魚如何從魚塭走到教室的呢?
她這幾年以石滬故鄉—吉貝為據點,希望喚醒更多人關注石滬製作工法,以及蘊含其中的生活記憶。
外型很像芝麻球的炸棗,以圓糯米為原料揉製成外皮,塞入一般常見紅豆和花生內餡,下油鍋炸至膨起,起鍋放涼即可食用。
不論是整理荒蕪傾圮的古厝、彩繪海廢浮球或重修見證產業歷史的魚灶,都讓遊客願意為此停下腳步,走進南寮體驗社區活力。
打開大蛤,用湯匙挖起混合蝦米、香菇、蛤肉的糯米飯,一口吃下澎湖的島嶼海味,和朋友的體貼心意。
來澎湖縣水產種苗繁殖場採訪之前,心裡想著這裡不就是一池池的養殖槽和許多不認識的水中生物嗎?不過實際來到現場,館內不僅提供豐富的海洋環境教育解說資源,重點是還全部免費!
我應該是民國78還是79年來到學校服務的,算一算已經超過三十年了喔。劉夏玉珍女士站在澎湖縣湖西鄉隘門國小廚房前,一開口就說出驚人之語。
佳容表示未來計畫透過舉辦牽罟、製作臭肉魚乾、導覽漁市場等活動,讓參加者能更深入認識澎湖。
面對離島學校午餐在食材運輸、經費成本、專業人力的諸多挑戰,王校長帶領著百年老校,一步步踏實地度過每一天。
我已經在西湖社區找到一個基地,未來將打造成結合環境教育、關懷據點、青青社區與提供多元就業服務的場域。
【活動】20210601大享新食代—虱目魚分解仔正式登陸!
大享食育協會在去年底製作「《來一隻虱目魚》教具組」,內含全國首創的虱目魚分解布偶、手縫虱目魚材料包,以及小吃解剖學拼圖,讓小朋友不僅認識虱目魚,也能進行動手拆解、親手縫製等體驗學習。
本次大享新食代邀請協會夥伴楊西披,來跟大家說說究竟這隻虱目魚如何從魚塭走到教室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