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享食育協會於今年七月公布臺灣學校營養師人數調查資料,一名營養師照顧超過
今年六月,我為了撰寫本會第二期《享報》的報導,需要臺灣與日本兩國在學校營養師人數的資料以進行供餐數量間的比較,自然地,我分別前往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與日本文部科學省網站查詢,卻得到了完全不同的結果。
最終,我雖然順利的完成了文章,但心中不免難過,沒想到查詢自己國家的資料反而比較難啊......
午餐專法應當納入學校營養師員額和教學專業到位、確立全國午餐經費使用與分配原則、食材供應管道平台納入體制管理等三項目標。
註:本文為2019年3月4日「營養午餐法制化公聽會」發言稿
我國現行午餐食材採購的眉角甚多,細節裡的魔鬼往往也是弊端之所在,日韓行之有年的採購機制則達到防弊、分層負責的精神、更落實了地產地消,值得借鏡,也是學校午餐專法中應當確立的核心價值。
編註:2019年2月23日,立法委員蔡培慧與黃國書共同召開「營養午餐規範法治化公聽會」,本文為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陳玠廷之發言內容,本會獲得授權全文刊登如下。
孩子每周至少有幾天在學校吃午餐呢?有的學校是桶餐團膳、有的是自有廚房廚師的自辦營養午餐,或是家長親送的愛心便當……總之午餐時光正是孩子飢腸轆轆成長階段的唯一解藥,是跟同儕一起累積成長記憶的重要學習,如果還能加上學校適切的食育引導,那就實在太完美了!
為了讓學童能從小理解日本料理文化,包括高木一雄在內的年輕名廚,與五穀豐穰公司的西居豐社長於2014年共同組成「和食給食應援團」 ,走入校園展開協助設計午餐菜單、進行飲食教育課程等民間行動;全國學校給食甲子園則藉由比賽相互切磋技藝,不斷思考如何兼顧安全、營養、美味條件下,妥善運用食材呈現家鄉風土文化,進而提升料理人員專業地位。
走過一甲子的臺灣學校午餐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祕辛?
學校午餐一定很難吃?預算不如人就注定落敗?學校營養師與廚師們,今年秋天,站上料理台,一決勝負吧,讓從家鄉泥土上孕育而生的食材與文化成為驕傲,就像燃燒熱血感動無數觀眾的吉田輝星與金足農。歷史,永遠屬於勇敢做夢的人。
【評論】正視一擋數千的學校營養師困境 / 陳儒瑋
大享食育協會於今年七月公布臺灣學校營養師人數調查資料,一名營養師照顧超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