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昭儀 x 黃嘉琳 — 今天午餐吃什麼?

文|劉昭儀、黃嘉琳


接到孩子下課後的第一句話,通常是:「今天過得好嗎?午餐吃什麼?」對我這個習慣了自家孩子學習成績散漫的阿木而言,吃得好不好,才是評斷孩子學校生活最重要的指標!

孩子每周至少有幾天在學校吃午餐呢?有的學校是桶餐團膳、有的是自有廚房廚師的自辦營養午餐,或是家長親送的愛心便當……總之午餐時光正是孩子飢腸轆轆成長階段的唯一解藥,是跟同儕一起累積成長記憶的重要學習,如果還能加上學校適切的食育引導,那就實在太完美了!

完美的午餐在哪裡呢?各級學校有的在資源豐富的天龍國、也有連菜車都不願送的偏鄉小校,各自努力地為孩子們端出午餐的日常。或許大多數的家長不知道,孩子吃進肚子裡的午餐,是如何從營養師的規畫開始、配合團膳的供應商在產季中挑選預算內的食材、再由廚師們依照孩子們的口味,烹調出的大鍋飯菜。我認為經費有限的預算和不同的口味習慣等條件,讓學校午餐的一切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任務!而大家以為盯孩子功課遠比關心校務來得重要,殊不知餵進孩子的每一口食物,才是讓家長心頭吊點滴……啊!不,是點滴在心頭的關鍵啊!

史上第一次,「台灣營養午餐大賽」就是為了讓學校與家長和相關的從業人員更重視孩子的營養午餐,並讓大家可以相互交流分享。為了期待更好的營養午餐誕生,這次就請用心良苦,主辦的「大享食育協會」籌備處秘書長黃嘉琳來幫忙!為了營養午餐深入台灣各校園的嘉琳,請為我們介紹,為台灣營養午餐立下重要里程碑的大賽吧!

BY昭儀


「我們班上有個從韓國轉學回來的學生,上學期剛來的時候,一直說台灣的學校午餐好難吃、吃不下去。」放學途中,哥哥悠悠提到班上新同學的糾結,哎呀!竟然牽涉到韓國養大的小朋友和咱們台灣食物的愛恨情仇。

上學年基於學校供餐業者菜色裡湯水勾芡太多等原因,未獲哥哥青睞,有陣子為娘的我還準備了只有菜和肉的便當讓他帶去配飯。後來他覺得這樣太「與眾不同、標新立異」(會不會是導師的評語?不可考),便不再繼續。聽到這個特殊案例,忍不住追問韓國來的孩子要怎麼跟每天的午餐和平共處?

「當然是……」從後照鏡裡瞥見哥哥露出這妳不可能不懂吧吼算了我告訴妳的眼神:「他每天從家裡帶來自備的泡菜啊!」

握著方向盤的手伴隨著臉部扭曲憋笑而微微地顫抖起來。

當然啊!能不是用泡菜當解藥嗎?虧我還拜訪過幾所大韓民國小學,吃過午餐、更曾被從幼兒園到高中每頓午餐必備的泡菜給辣到說不出話來呢。

無論是應邀來台或我們前去拜訪的韓國學校給食第一線工作人員、行政主管或專家學者,對於韓國學校午餐都自信滿滿,甚至有位曾擔任首爾市城北區學校給食辦公室主任的前輩,面對台灣人的詢問,毫不遲疑地直球對決:「學校午餐辦得最好的國家是韓國。」

她的睥睨其來有自,韓國從1950年代以社會福利救助的學校給食發展開始,1981年制定《學校給食法》,2006年確立各校自立供餐原則和營養教師制度,到現在韓國每一所中小學裡不論人數多寡、地處首爾江南或偏鄉山區,都有營養教師和廚房;近幾年由家長組成的公民團體積極參與公眾審議、要求決策採納民眾意見和預算透明撙節,以此為基礎推動了免費供餐,目前實施率達九成五;現任總統和首爾市長上任後,新方向出爐:希望學校午餐儘量採用國產在地「親環境」的食材。換句話說,現在韓國的學校午餐不但有公職營養教師規畫管理、家長無須付費、食材來源也逐步以環境友善為主,每天吃到韓食文化的驕傲──泡菜,也是國家的發展方向呢!

說到借鑑國外的學校午餐,我們最熟悉的可能是日本了。

1954年首部《學校給食法》頒立實施之後,日本在2005年推出的《食育基本法》把營養午餐再拉高一個檔次,不僅跨部會做橫向連結,還把中央、地方、民間社團、農林漁牧各產業和教育單位綿密地整合起來,傾全國之力來推動國民健康營養。其中,學校午餐是重頭戲,日本沒有免費午餐政策,但營養師與廚師的人事費、廚房設備等由公部門支付,家長們負擔的是由地方政府統一規定的食材費用。

剛接觸這個課題時,我覺得有趣又吸睛的是一個叫作「給食甲子園」、跟棒球並沒有什麼關係的活動,由一個沒有全職人員、無辦公室也不接受政府贊助的「21世紀構想研究會」所籌辦,理事長馬場鍊成先生在13年前開創了「全國學校給食甲子園」,從2006年第一屆開始,比賽規則是以學校或給食中心為單位,由在第一線工作的營養師和廚師兩兩組隊參賽,全國報名初賽的隊伍常多達2000組以上,希望能搶進決賽12強來爭取學校午餐料理界的桂冠。

從這嚇壞人的報名人數,不難想像日本營養教育政策成功地培育了許多擔任學校給食工作的營養師,也看到政府與民間戮力齊心將專業人員素質提升的範例。

「給食甲子園」的協力夥伴之一是「全國學校營養師協議會」,這個組織在六十年前由營養師田中信女士所創立,目前會員人數高達一萬多人。去年前往東京拜訪時,我意外地遇到高齡九十的田中榮譽會長,在研習場合對全國學校營養師演講。

看到輪椅上精神矍鑠的田中女士,不由得想起有很多合作機會的松丸奨先生,在女性占絕大多數的學校營養師界,這位任教於東京都小學、才三十歲就贏得全國學校給食甲子園第八及第九屆冠亞軍的男性營養教師,總是被人問起幹嘛做這行?

原來,打小就超偏食的松丸小朋友,一嘗到美味的營養午餐,就跑去跟學校營養師索要食譜,老師不但寫下食譜,還畫下可愛圖案送給他,「想要跟營養師一樣讓別人嘗到美味」的感動長成了松丸老師一生志業。在我們這些局外人看來,這感動更來自於田中女士和後繼者們開創、綿延至今的學校營養師傳承!

借鏡韓國與日本,雖各有脈絡不同的發展,但核心都是認真看待學校午餐從業人員的專業。作為地方家長,我們暫時無法改變政策,但或有機會從民間的角度來支持營養師和廚師,感謝、認可也鼓勵這些在學校廚房、團膳公司裡第一線為我們孩子料理食物的專業夥伴們。

第一屆台灣學校午餐大賽」是我們嘗試的一個起點。

BY嘉琳


原文刊載於讀.書.人│聯合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