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創校的德南國小,現有的廚房是於1997年完工,目前每日供餐人數約為770名,由3位廚師負責三菜一湯的料理,搭配1位由學校老師擔任的午餐秘書,營養師則是與其他四校共聘。供餐採公辦公營形式,每餐費用約為36元,包含食材、人事及設備維護等支出,平常日提供葷食與素食午餐,週五則為蔬食日。
本會繼2018年5月首度舉辦「台日韓食刻—學校午餐與非基改行動」工作坊後,為持續促成臺日韓三國食農議題改革的交流,今年與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合作,再度邀請日本與韓國專家學者及實務工作者來臺,從政府中央施政改革、官學合作的公民參與到民間組織和地區發起行動的
1997年成立的崇明國小,1999年正式啟用廚房,中惠營養師和淑媛廚師從那時就進入學校服務至今,算來已經是併肩二十年的親密戰友,曾多次參與各項廚藝競賽,屢屢奪牌而歸,可說是比賽常勝軍。
有沒有想過空服員、學校廚師、早餐店店員為什麼大部分都由女性擔任?對於他們的想像是什麼?已婚女性勞動者下班後在做什麼?
離開了家、離開熟悉的飲食生活,體驗各種不同的食材組合、搭配、料理和調味方式,我像是在田野農村裡做味覺練習,以酸、甜、苦、辣、鹹、香、甘、鮮、麻入口,津津有味。
從加拿大短暫移居法國布列塔尼小鎮一年的凱倫.勒比永(Karen Le Billon),在《法國餐桌上的10堂食育課》這本書裡,忠實地呈現從一對女兒的學校午餐開始,所面臨諸多飲食教育及文化衝突,以及後來學習理解、接受及調適的心路歷程。
為了落實學校健康飲食教育,教育部承諾推動營養午餐專法,九月再度跳票,營養午餐改革真的很難開動嗎?食農校育近年在台灣遍地開花,部落小農卻感慨,孩子的營養午餐吃不到自己種的有機蔬菜!從菜園到校園的教育改革,「食」力養成該怎麼做?請鎖定9月7日週六晚上八點的部落大小聲。
人家出國是找餐館吃美食兼打卡,我們卻是跑到學校跟小朋友一起吃午餐!
書裡收錄了日本作家川本三郎在2007年於信用卡會員雜誌上連載的文章,篇篇充滿了與母親、妻子共同生活時光的想念,也有部分章節談到自己小時候的學校午餐記憶,從中能看到日本戰後的民間真實樣貌。
你可曾經想過竟然有一本以「學校午餐」為主打議題的雜誌,而且自1954年創刊至今,還能好好地活下來?由「全国学校給食協会」出版社所發行的《学校給食》月刊,就是一本這樣超乎想像的雜誌!
【賽前報導之二】合作無間三人組—臺南市德南國小
1962年創校的德南國小,現有的廚房是於1997年完工,目前每日供餐人數約為770名,由3位廚師負責三菜一湯的料理,搭配1位由學校老師擔任的午餐秘書,營養師則是與其他四校共聘。供餐採公辦公營形式,每餐費用約為36元,包含食材、人事及設備維護等支出,平常日提供葷食與素食午餐,週五則為蔬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