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賽過後,我們邀請於第二、三屆擔任評審的食材文化研究家徐仲以問答方式,談談對於臺灣學校午餐大賽的觀察,以及對未來參賽的建議。
問:想請問老師連續擔任兩屆大賽評審的感想為何?
很榮幸連續三屆擔任競賽的評審,從事營養教育工作達25年的我而言,感覺近五年校園營養午餐,舉凡在食材選擇、營養成份、色香味搭配、工作場域建構上,多數的縣市有越來越進步的趨勢。因此這三年來參賽隊伍的競爭逐年增加,相對考驗營養師與廚師。
希望在若干時日後,當我們回望這些努力,可以笑著對小朋友說起:哎呀,當年為了這個這個,我們可是卯足了勁兒做了那個那個,你們現在完全不用擔心真是太好了啊!
2020第三屆臺灣學校午餐大賽順利落幕,首次參與並擔任攝影師的莊坤明,透過鏡頭以及他的視角,寫下大賽的場邊觀察。
臺中市西屯區大仁國民小學以「小米飯、雞肉親子丼、螞蟻上樹、蒜香地瓜葉、金針味噌排骨湯、小蘋果」的母親節特餐,拿下第三屆臺灣學校午餐大賽冠軍殊榮!
2020第三屆臺灣學校午餐大賽以「我和學校午餐有過節」的趣味諧音主題為名,嚴選出8支隊伍於臺北市滬江高中進行總決賽。
在醫院工作多年後轉換跑道來到五權國中八年的廖巾儀營養師,與參加廚藝競賽經驗豐富的陳祉妘廚師,首度參賽就入圍決賽的他們,推出的是八隊中少數以非傳統節日,卻對學生而言相當重要的「會考」作為主題發想本屆大賽的菜單。
「相愛相殺,鬥嘴是日常」的組合營養師王思萍、廚師葉峻豪同樣來自新屋,雖然從這學期才一起在大仁國小服務,不過可是在玉美共同打拚多年的好同事。以玉美為參賽單位,連續報名兩屆都失利後,今年再度捲土重來,終於以大仁國小學校營養師李依蓁發想的母親節套餐為基礎晉級決賽。
當時維珊營養師詢問廚師組隊意願時,大姊非常積極地想參加比賽,便順理成章和維珊組成一隊,但有趣的是,兩人從未看過彼此的全貌,平時上班除了上班時間不同之外,在廚房工作都得戴著口罩,因為參加比賽,才知道對方的臉長什麼樣子;也因為參加比賽,雙方對彼此有更多的互動及認識。
本次大賽營養師提出的節日是小朋友最喜歡的 #兒童節,供應學生非常喜歡的料理,其中最受學生歡迎的是 #洋蔥湯,炒到焦糖色的洋蔥湯散發出來的自然甜味,每回推出都大受好評,甚至喝到不夠喝。
徐仲:在地農產結合人文故事,更有邏輯地設計臺灣學校午餐!
在大賽過後,我們邀請於第二、三屆擔任評審的食材文化研究家徐仲以問答方式,談談對於臺灣學校午餐大賽的觀察,以及對未來參賽的建議。
問:想請問老師連續擔任兩屆大賽評審的感想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