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鳳梨映照出營養師人數少、廚房人員勞動條件差、食材採購運輸困境等老問題。
從營養均衡的角度來看,學校午餐供應的肉多少大小不是問題,但在資訊不透明的情況下,攤出經費、食材成本和人力漏洞等倒多少能看到爛帳沉痾。
學校午餐除了提供能量,還肩負著營養教育、農業及飲食文化傳承、用餐禮儀的養成使命,其中營養師與廚師專業更不容小覷。近年有不少倡議者為學校午餐發聲,黃嘉琳是其一。
離開了家、離開熟悉的飲食生活,體驗各種不同的食材組合、搭配、料理和調味方式,我像是在田野農村裡做味覺練習,以酸、甜、苦、辣、鹹、香、甘、鮮、麻入口,津津有味。
為了落實學校健康飲食教育,教育部承諾推動營養午餐專法,九月再度跳票,營養午餐改革真的很難開動嗎?食農校育近年在台灣遍地開花,部落小農卻感慨,孩子的營養午餐吃不到自己種的有機蔬菜!從菜園到校園的教育改革,「食」力養成該怎麼做?請鎖定9月7日週六晚上八點的部落大小聲。
本會分別於2019年7月19日及29日公布全國22縣市學校營養師人數與每1位營養師負責的學生人數後,獲得廣大迴響。至於鄰國的日本,學校營養師的編制基準又是如何呢?我們試著從之前跨海調查所蒐集到的公開資料進行調查。
為了瞭解日本47個都道府縣學校午餐(学校給食)的供應概況,透過二種不同的網路搜尋方式,最終取得到30個都道府縣的學校午餐公開資料。本次調查行動共取得30個都道府縣市的學校午餐公開資料,內容項目各有不同,其中有非常詳盡的報告(如:北海道、東京都、兵庫縣、新潟縣),另外也有僅提供一般統計資料概述或甚至單篇網頁公告。本文僅分享公開報告資訊中的部分項目,以作為未來推動臺灣學校午餐資訊透明化之參考。
午餐專法應當納入學校營養師員額和教學專業到位、確立全國午餐經費使用與分配原則、食材供應管道平台納入體制管理等三項目標。
註:本文為2019年3月4日「營養午餐法制化公聽會」發言稿
我國現行午餐食材採購的眉角甚多,細節裡的魔鬼往往也是弊端之所在,日韓行之有年的採購機制則達到防弊、分層負責的精神、更落實了地產地消,值得借鏡,也是學校午餐專法中應當確立的核心價值。
【評論】學校午餐專法、國民營養法、食農教育法,三法缺一不可!(黃嘉琳)
一顆鳳梨映照出營養師人數少、廚房人員勞動條件差、食材採購運輸困境等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