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黃嘉琳—用校園午餐守護孩子(《TLife》台灣高鐵車上刊物)

編按:原文為《TLife》台灣高鐵車上刊物2020年2月號「光點新力量」單元,由《TLife》台灣高鐵車上刊物授權提供。


文|李偉麟、攝影|游家桓、拍攝協力|新北市汐止區秀峰國小

學校午餐除了提供能量,還肩負著營養教育、農業及飲食文化傳承、用餐禮儀的養成使命,其中營養師與廚師的專業更不容小覷。近年有不少倡議者為學校午餐發聲,黃嘉琳是其一。

開學日的上午10點左右,擁有專業設備及獨棟樓房的新北市汐止區秀峰國小廚房裡,廚師們正在為近兩干位學生忙碌地準備當日午餐。擔任學校營養師超過二十年的秀峰國小營養師楊蕊萍說,現代人生活忙碌,早、晚兩餐的外食比例高,學校午餐可能是學生們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經過設計的餐食,能夠提供孩子學智及活動所需的營養與能量。

2018年10月,楊蕊萍和廚師朱鳳妹組隊參加「臺灣學校午餐大賽」,並獲得冠軍與食育教學卓越獎。她開心地說,除了赢得前往日本考察參訪的機會,會主動跟她與廚師打招呼的學生變多了,也有家長知道孩子吃的是冠軍學校午餐而感到驕做,校長還在朝會時,向學生們一一介紹學校午餐團隊成員,更讓她們驚喜的是,新北市教育局也撥專款補助廚房硬體設備,這一切都讓她們感受到自己的專業和堅持,獲得了社會的重視與肯定。

舉辦跨縣市「臺灣學校午餐大賽」的是「大享食育協會」,至2019年已舉辦第二屆,主要推手就是擔任秘書長的黃嘉琳。

因孩子抱怨午餐    期望促成資訊透明化

黃嘉琳開始關心學校午餐起因在於孩子抱怨學校午餐不好吃,擁有追根究抵精神的她,從食材的檢核,溯源著手,自己找資料,打電話到相關單位詢問,卻發現不透明的環節很多。

於是,她期望為孩子的健康把關,結合了一群志工媽媽,在2014年與夥伴共同發起「校園午餐搞非基」的活動,擅長寫文章的黃嘉琳,與團隊寫下許多相關論述,確立議題與觀點,每天至少貼文一則,以社群網站及部落格的方式持續發聲。「任何議題,只要有一,兩個人持續追下去,終究會引起社會大衆的關心。」黃嘉琳也參與學校午餐政策相關公聽會,持續發表評論和倡議。

目前全國各校每天供應學校午餐的數量高達180萬份,在推動學校午餐社會倡議的過程中,黃嘉琳看到學校午餐有以下待改善空間:學校午餐講求的是營養均衡,但許多家長卻以為菜數越多越好或用CP値來作為判斷的標準,反而模糊了學校午餐的本質。其次,好不好吃很重要,但也不能一味迎合孩子們的喜好,臨中拿捏需要營養師和廚師的專業配合。再者,學生挑食嚴重,尤其不喜歡吃青菜,纖維質和鈣質普遍攝取不足,不利孩子成長。

圖說:營養均衡又美味的校園午餐,是孩子們在校期間最重要的營養來源。

借鏡日韓    創辦學校午餐大賽

推動了幾年下來,她認為社會需要一個平台來凝聚家長和關心學校午餐人士的聲音與建議,因此在2016年籌備成立「大享食育協會」,2018年底正式立案。協會有兩個主要推動的方向,一是參考日本與韓國的《學校給食法》,促請中央訂立「學校午餐專法」,發展出全國性的學校午餐政策,以學校營養師員額和教學專業到位,確立全國午餐經費使用與分配原則,食材供應管道平台納入體制管理,這3項訴求為主要目標。如此一來,學校午餐才能夠有穩定的供餐品質,讓孩子吃得健康又快樂。

另一個推動的方向,則是創辦跨縣市學校午餐大賽,競賽包括食育教學及料理實作,邀請台灣及日本與韓國的專業人士擔任評審,期待透過競賽讓家長和民衆了解學校午餐應發揮的功能,並肯定午餐設計與製作的專業素養;也希望提醒民衆,學校午餐人力不足、地區城鄉資源差異的現況與因境。比賽還創造了另一層效益,則是借鏡東亞國家的相關政策和作法,並透過與國際評審的交流,為台灣學校午餐打開更多可能性。

圖說:臺灣學校午餐大賽邀請國內外專家組成評審團,針對營養成分、衛生、廚藝、價格、在地食材及營養教育重點項目進行評比。(大享食育協會提供)

改變學校午餐    成為孩子生命中美好回憶

「學校午餐是學習飲食和營養知識最重要、最直接的機會,當孩子們長大,沒有人再管他們應該吃什麼的時候,透過學校午餐學習來的自我營養管理能力,會讓他們知道怎麼吃才均衡、能維持健康。」黃嘉琳點出了學校午餐長遠來看的重要性。

雖然改變的速度很緩慢,她仍然持續前進。談到她的下一步,身為協會秘書長,她希望能夠將從日本取經而來的學校午餐大賽,擴大為台、日,韓3國共同舉辦的跨國連線比賽;而身為一位母親,她希望每一個孩子與同學們吃學校午餐的時光,成為生命中美好的回憶,那當中有友誼、飲食美學,有飲食中傳遞的文化和民俗,讓學校午餐成為滋養孩子們成長的重要能量。

圖說:臺灣學校午餐大賽的參賽團隊,透過賽事交流,增進專業能力與自我肯定。(大享食育協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