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麵食到海味:半世紀的馬祖學校營養午餐

文|陳儒瑋

說到馬祖學校營養午餐發展史,和台灣、澎湖、金門一樣,都與二戰後的大陸災胞救濟總會與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所分配美援物資脫不了關係。

一路從供應脫脂奶粉沖泡的牛奶、美援麵粉製成的麵食開始,歷經停辦後續辦,到如今馬祖學校營養午餐不僅只為了填飽學童肚子,而已成為提供健康營養均衡餐點、支持國產食材進而認識自身家鄉飲食文化的重要一餐。

探詢營養午餐前世今生

若想瞭解馬祖最初供應學校營養午餐的緣由及樣貌,可以從數位化的《馬祖日報》早期報導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等網站一窺究竟。

創刊於民國46年(1957)年9月3日軍人節的《馬祖日報》,前身為屬軍中報紙的《登步報》,於1992年戰地政務解除後歸於連江縣政府轄下營運,目前已完成從創刊號至民國68年間報導的數位化工作。

得力於報導數位化計畫,馬祖最早的學校供餐應可溯及民國51年(1962)使用美援脫脂奶粉所沖泡的牛奶。

補充學童營養的牛奶供應站

民國50年(1961)10月1日,仁愛國校家長會召開五十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一次委員會,會中決定在該校設立牛奶供應站。

隔年(1962)5月23日,報章刊登「仁愛國校學府風光」一文,可以得知配送到學校的奶粉經調製後,於每日午後一時由女學生負責發放。

來源:國家文化記憶庫(https://cmsdb.culture.tw/event/3D63C22F-B991-4241-99FD-A99FC47DE39B

而在連江縣府於1996年出版之《時空寄情-馬祖:連江縣老照片徵集專輯》一書中,則能見到拍攝於民國62年(1963)的珍貴影像。只見照片中負責分發牛奶的女學生頭戴白帽、身穿白衣長袍、手拿牛奶瓶,身形情境宛若維梅爾的著名畫作—《倒牛奶的女僕》。

另有報導詳細說明牛奶沖泡的方式及衛生保存方法等須知。

乳粉調製的方法共分為飲水的方法、飲水消毒、飲水測定、調配飲水的溫度、下乳粉,分配牛乳等五個過程。......飲具需按規定放置於紗窗櫥架內,以防細菌的感染。(馬祖日報。馬祖國民學校昨舉行牛奶站供應示範。民國51年5月4日)

來源:國家文化記憶資料庫(https://cmsdb.culture.tw/event/4B439A7B-5CE9-480C-A121-7A99DB959BB1

閱讀2017年出版《鄉音馬祖》一書,作者劉宏文亦提及戰後美援物資與學校午餐的個人回憶。

米國仔的救濟也送入學校,做成營養午餐,每人一杯牛奶,沖泡奶粉的生水經過五道手續,殺毒消菌,有濃濃的漂白水味道。

民國53年開辦營養午餐

牛奶供應站設置二年後的民國53年(1964),連江縣府開始試行辦理學童營養午餐。

連江縣學童營養午餐開辦典禮,於今天上午在中心國校大禮堂舉行,從明天起將有四所中、小學校,共有六百五十名學生接受營養午餐。......均係由農復會輔助的,包括營養米、麵粉、植物油和脫脂奶粉等四種養料。......接受營養午餐的學校及學生是:馬祖中學一百五十三人;中心國校二百人;仁愛國校一百十七人;東引國校一百五十人。(馬祖日報。學童營養午餐今行開辦典禮。民國53年10月31日)

來源:國家文化記憶資料庫(https://cmsdb.culture.tw/event/84FABF31-034B-45BC-9DFC-34EC6A4F39BB

民國53年,不僅是馬祖,更是金門與澎湖等離島縣市供應學校營養午餐的重要起始年度。

民國53年9月,金門決定試辦學童營養午餐,初期供應約三千份;澎湖縣亦於同年開始供應學校營養午餐,從起初的一萬名學童試辦,到民國55年(1966)擴及全縣二萬名師生。

回到馬祖。

從民國53年最初四所學校供應學童營養午餐,後陸續有其他學校加入。像是位於西莒島的敬恆國中小學大事記記載,民國55年9月停辦牛奶站,改為每日供應學生營養午餐。

來源:連江縣立敬恆國民中小學大事記(http://www.jhjh.matsu.edu.tw/history-events.html

此時的學校營養午餐食材,仍多仰賴聯合國世糧方案的援助。

聯合國世糧方案援助馬祖地區學童營養午餐的糧食,已於日前運抵防區,並自昨日開始轉發各國小辦理食用。......計有麵粉一千一百十八包和奶油一百一十箱。......分配標準是依各國小人數的多寡而定,麵粉以一百天每人每天一百公分計,奶油以一零四天每人每天五公分計 。(馬祖日報。國小營養午餐物資運抵戰地已依人數予以分配。民國59年4月21日)

從停辦到復辦

然而,馬祖學童營養午餐並非自民國53年起開辦後,就一直順利供應迄今。

根據敬恆國中小學校史東引國中小學大事記,學校營養午餐於開辦後的短短十年便中止供應,詳細原因則不甚清楚。

來源:連江縣東引國民中小學大事記(http://www.tyjh.matsu.edu.tw/history-events.htm

而從此行短暫與馬祖在地居民的採訪交流中發現,若是於民國60年代中後期至70年代就讀國中小學的受訪者,都會提到每天中午回家用餐後再返校的種種回憶。

至於馬祖學校營養午餐何時復辦,目前並未找到相當明確的資料。不過根據北竿鄉中山國中大事記,最早應該可推至民國81年9月。

來源:連江縣立中山國民中學大事記(www.jshjh.matsu.edu.tw/history-events.html

蘊含在地特色的免費學校午餐

來到民國94年(2005),連江縣政府據「連教社字第0940007514號函」補助國中、國小、幼稚園在學學生每人每日餐費40元,一年以200天計算,開起實施免費學校營養午餐政策的新篇章。

時至今日,南竿鄉與北竿鄉補助已調高至每人每日60元,莒光鄉及東引鄉則是70元。

就如同澎湖與金門等其他離島一般,馬祖學校營養午餐食材多仰賴台灣供應,得看老天爺及船隻臉色才能順利運作,再加以學校廚房因為事務繁忙、薪資待遇相對偏低,難以留住專業人力,是當前校園供餐面臨的最大挑戰。

即使在這樣的困境下,民國103年到任的連江縣府曹容甄營養師,以唯一學校營養師的身份與馬祖四鄉五島的九所學校的午餐業務人員,一起打造深具馬祖特色的校園餐點。

像是我們抵達西莒島上敬恆國中小學那天,學校供應白米飯、紅糟雞肉蘿蔔、炸馬加魚、炒大白菜、炒高麗菜、鮮魚湯及橘子等菜色,其中,紅糟及魚都是臺灣學校午餐少有的食材。

圖說:2021年3月16日連江縣敬恆國中小學的營養午餐。

離島學校營養午餐雖然深受當地作物生長特性、運輸條件限制、人力困窘及少子化等負面因素的衝擊,然而若能緊密結合社區產業,打造小而美、呈現島嶼獨特飲食文化的餐點,或許一般認為氣候、距離與地理空間的劣勢,反能成為扭轉島嶼校園供餐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