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農產國家隊到後疫情時代的永續飲食對策

從農產國家隊的階段性任務,到因應氣候變遷的永續飲食對策,探尋與環境共好的生存法則。


文│朱曉萱
圖│陳芬瑜

要說2020年影響全球最大的事情,非COVID-19疫情莫屬,從年初開始全球產業包含台灣,受到的影響甚鉅。令人感動的是,疫情的影響促成公私部門合作,組成各種不同的「國家隊」,共同攜手度過疫情下的險峻現況。由大享食育協會發起台灣農產國家隊,號召餐飲、影視、文化等專家名人響應,從今年四月起透過公私協力、食農相挺的方式發起一連串行動。


台灣農產國家隊 #TAIWANCANHELP

國家隊成立後的第一波行動「石斑料理會不會」,於4月28日正式啟動。協助漁業署、高雄市梓官漁會在電視購物頻道上販售,除了媒合購物平台進行銷售外,也邀請廚師名家進行料理示範,藉由食農教育讓石斑魚從餐宴料理進到常民家庭。透過我愛你學田市集負責人劉昭儀的邀請,共17位名人參與拍攝石斑魚料理示範影片,利用簡單、輕鬆的料理方式介紹石斑魚料理。

第二波行動—花與棒球相遇瞬間,花卉進入中華職棒觀眾席,透過花卉設計師的妙思巧手,在空無一人的職棒觀眾席上,利用花卉佈置出TAIWAN CAN HELP字樣,讓全球觀眾觀看中華職棒領先全球開打的同時,也發現台灣花卉燦爛綻放的實力。

這項行動於短時間內完成,要感謝各方團體的互相協力,花卉設計師、工作人員的功不可沒,協助設計花台、調度花卉及人力等,及時完成這項任務。

第三波行動「農產品愛心接力平台─鳳梨入校園」,將台灣最大產值的水果「鳳梨」引入校園內,讓北北基九萬名師生在午餐時間享用鳳梨;同時製作廣播劇─鳳梨島大冒險:梨仔奇遇記,讓學生能邊吃鳳梨邊認識鳳梨,降低小孩害怕鳳梨「咬舌」而不敢吃鳳梨的問題。

將鳳梨送進校園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克服水果截切時的食安及技術問題,當中發生的趣事是我們從來沒有想過的。包含有學校詢問是不是會附「西瓜刀」來切鳳梨,還有老師擔心團膳公司不會切鳳梨,更凸顯食農教育落實的重要性。

這一路要感謝教育局、團膳業者、食材供應商、農業部門及農夫們的互相配合,讓鳳梨從產地採收一路到運送到學校午餐;學校的營養師們除了透過新鮮鳳梨進行食育之外,也設計出不同風味的鳳梨菜色,增加食用鳳梨的可能性。

這一趟讓鳳梨進到校園的經驗,協會成員體會到食材供應商的工作是多麼不容易,以及一般大眾對於鳳梨這個常見也常吃的國產水果多麼不熟悉。


後疫情時代的飲食生存法則

台灣疫情緩和前我們進行的這三波行動,而在防疫新生活後,關於農食這個主題上我們還做什麼樣的努力?

聯合國提出的永續發展目標,在名詞定義上知道希望能夠達到環境、經濟、社會共好的狀態,以及需要生態系統、需要公平正義、需要健康、需要安全,但對大眾來說,仍然離日常生活太過遙遠。所以接下來也許能透過更貼近大眾的語言來溝通,讓大眾能快速知道自己在生活中可以如何做到對健康、對環境較好的飲食方法。

除了外部連結、自產內容之外,鳳梨入校園的經驗讓我們深切體會國人認識國產良好農產品的重要性,因此亦會持續經營農產愛心接力平台。

搭建平台非常需要跨領域人才的加入,因此我們正在邀請台灣對永續飲食有興趣的前輩,提供閱聽人更完整的永續飲食資訊。從農產國家隊的階段性任務,到因應氣候變遷的永續飲食對策,邀請各位讀者與我們一起探尋與環境共好的生存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