瀨川久美子營養師每天都會寫一封信給學生,向他們說明關於今天午餐的食材、營養或生產者等相關訊息。她笑著說,常常會收到小朋友的回信喔,說午餐很好吃、想要再吃一次或是請她繼續加油。
文/陳儒瑋
蘆原小學目前有三百三十名學生,由一位營養教師、四名料理員、二名清潔人員與二十位社區奶奶們,共同負責包含教職員在內的三百八十份學校午餐。
這次能在短短幾天內完成韓國學校午餐參訪事宜,全都仰賴眼前這位目前任職於韓國民間團體「希望食品網絡(Hope FoodNetwork」的李元永事務處長撥空義務協助。投身市民運動已有十多年的時間的他,今年九月以兼職身分加入組織,除推行倡議運動外,亦肩負募款之責。
農特委成立的背景是在1970至1980年代,南韓的糧食與穀物自給率下降、城鄉差距隨都市化拉大,消費者的意識與自覺也逐漸提高,飲食方面營養不均的問題導致慢性疾病出現。不只是南韓,世界各國也同時面臨了經濟發展後卻陷入糧食危機、食安疑慮等難題,因此開始思考食物與農業的發展。
我們每天工作的廚房現場設備,六年前全面更新,最符合韓國當前的法令規範,是標準配置。現在使用上非常方便,舉例來說,廚房配置的消毒機,所有餐具、食器都惠經過兩次消毒,降低食物中毒的汙染風險;所有長水管都架設在高處,清洗完後架上去以保持清潔與乾燥;整間調理廚房都規劃了中央空調,讓工作人員的工作環境溫度不至於燠熱難當或太冷。
李處長表示,韓國的學校給食市民運動大約在西元2000年左右開始,而「希望食品網絡」成立於2003年,可說是很早期就參與的團體。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後,基本上韓國學校午餐已經落實使用親環境食材,因此組織的運動方向也逐漸由學校給食擴大到市民給食。
蘆原小學目前有330名學生,由1位營養教師、4名料理員、2名清潔人員與20名社區奶奶們共同負責包含教職員在內共380份學校午餐。學校午餐所採用的食材,除了部分海鮮以外,基本上全部都是韓國在地生產的親環境食材。
蘆屋市認為學校午餐的意義在於:「豐富的飲食體驗,對孩童而言是味覺與心靈的教育。」這同時也是我們教育重點之一。蘆屋的美味學校午餐,甚至成為許多家長在工作等原因需搬遷至關西地區時,決定落腳蘆屋的關鍵因素。
【採訪通知】
【日期】2019年10月18日
【發布】社團法人大享食育協會
臺日韓行動連線—食.農改革願景工作坊
午餐中滿溢著對學生的愛:專訪東京都日野市立日野第一小學營養師瀨川久美子
瀨川久美子營養師每天都會寫一封信給學生,向他們說明關於今天午餐的食材、營養或生產者等相關訊息。她笑著說,常常會收到小朋友的回信喔,說午餐很好吃、想要再吃一次或是請她繼續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