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報NO.3】每個環節都專業—韓國學校午餐見學

文|陳儒瑋

2019年10月29日星期二中午,在民間組織「希望食品網絡」李元永事務處長的協助與陪同之下,我們來到首爾市蘆原區的蘆原國民小學,拜訪金斗林校長與邊惠嬪(音譯)營養師,並與學生們一同用餐,實際體驗韓國學校午餐的每項專業環節。

免費國產環境友善食材供餐

蘆原小學目前有三百三十名學生,由一位營養教師、四名料理員、二名清潔人員與二十位社區奶奶們,共同負責包含教職員在內的三百八十份學校午餐。

今天的餐點是非常典型的韓國料理,每餐必備的泡菜使用白蘿蔔醃漬而成,搭配菠菜大醬湯、醬拌地瓜雞腿、拌豆芽、薑黃飯與葡萄,小朋友還有牛奶,餐費為三千七百三十三韓元(折合新台幣約一百零五元)。每餐費用的九成為採購食材、百分之八為人力成本,剩餘的百分之二則是管理費,分別由中央政府、首爾市與蘆原區三個行政機構按比例分擔,學生無需繳交任何費用。

今年三月剛就任的金斗林校長說,學校午餐所採用的食材,除了部分海鮮以外,基本上全部都是韓國在地生產的親環境食材(環境友善食材),偶有突發狀況,才會以一般食材來替代。米飯和泡菜由區裡的幾所學校以共同購買的方式聯合採購,至於其他像蔬菜或水果等食材,各自學校擁有自主選擇權,可以分別和不同廠商簽約。

為了保障食材的安全、衛生、來源與品質,首爾市設有學校給食中心,除了負責食材檢驗之外,也提供廠商名單,作為學校採購食材的參考依據。

一校一營養教師 用專業守護學生

有著二十四年學校營養師資歷的營養教師邊惠嬪在百忙之中,抽空向我們介紹學校午餐的實際運作。

她表示,現在所看到的廚房現場設備均於六年前全面更新,使用上非常方便。廚房配置消毒機,所有餐具、食器都經過兩次消毒,降低食物中毒的汙染風險;長水管都架設在高處,清洗完後掛上去以保持清潔與乾燥;整間調理廚房都規劃了中央空調,讓工作環境溫度不至於燠熱難當或太寒冷。

學校會透過《家庭通信》刊物向家長及學生解釋學校午餐內容。以第一五五期為例,主題為十月親環境學校給食通知,說明每日供應菜色,並詳細標示食材中可能的過敏原,另以文圖並茂方式說明筷子和湯匙調整成適合兒童使用的較小尺寸、換用四格空間的新款餐盤隔開水果和菜、配置紅龍繩,讓孩子們在取餐與回收廚餘的時候不會一擁而上。

我們希望學生和家長都能藉此瞭解每天吃下肚的食物,以及學校所推行的飲食安全與營養教育內容。

邊營養師說道。她向我們解釋每間韓國的國民小學必定會配置一名像她這樣的營養教師,肩負照顧學生在校飲食與營養教育之責。國中則有編制營養師,但並非每校都有。因此,當聽到我們說平均每位臺灣學校營養師要負責超過四千名學生的現況時,她訝異得一時說不出話。

聘僱社區高齡居民 打造銀幼共好環境

來到學校食堂,蘆原小學的三百三十位學生,每天中午都到這裡來用餐。我跟在校長後頭排隊拿取不鏽鋼的餐盤、筷子與湯匙時,看見幫我們打菜的不是學生或老師,居然是好幾位戴髮帽、口罩,穿著藍色圍裙的老奶奶們。

金校長說明這群來學校服務的社區老奶奶們是蘆原區的聘任政策之一,學校可以依自身情況提出人數需求,再由當地政府負責派遣業務,並支付一至二小時的工作津貼。據此,不但能減低學校午餐工作負荷,更有助於具體實踐銀幼共好的理念方針。

當我們坐定用餐時,只見站在餐檯後的奶奶們一面幫忙踏進食堂的低年級小朋友打菜,一面叮囑他們不可以偏食、要多吃一點。至於其他幾位老奶奶們,則分布於食堂各處,例如有兩位站在廚餘桶和餐具回收處協助指導孩子們倒掉剩菜雞骨,並將用過的餐具一一擺好。

在蘆原國小的食堂裡,我們再次看到學校午餐不只是一天當中餵飽學生的一餐這麼簡單,當然更能成為促進社區共生共榮的契機。

教學生如何健康的活下去

回到校長室,踏進門口乍看之下和一般小校的校長室沒甚麼不同,但馬上吸引我們目光的是窗台上那大大小小的胡瓜和豆莢、會議桌上碩大的南瓜、以及攤在一角正待剝殼的豆子們。

金校長笑著說,這都是校園裡長出來的,有些學生們有空,便自己跑來這裡剝豆子。在學校課程中,從一年級就開始讓學生參與農業體驗活動,從單純的勞動到最後畢業前有能力親手烹調自己的午餐;而從五年級開始,營養教師開始進入課堂,傳遞營養與食物的專業知識。

我希望透過學校午餐,教學生如何健康的活下去。

金校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