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臺灣食刻

臺灣自1964年於桃園龍壽國小供應首份學校午餐至今已經超過60年,《臺灣食刻》透過撰寫專欄爬梳學校午餐的歷史,主題包含常見的食材、學校午餐的烹調過程、學校營養師的人才培育等,以不同的面向切入了解學校午餐大小事。

相關消息

於是中國農村復興委員會(農復會)在各地舉辦推廣示範會,邀請擅長製作麵食的專家,前往當地教導民眾如何使用麵粉進行料理。

澎湖縣三十九所國校的一萬九千一百一十位老師與學童,將從本五十五學年度起全面獲得供應營養午餐,首創全省先例。

這一次,我們要再介紹「國家文化資料庫」這個網站,或許你也有機會看到自己、長輩或的母校的身影喔!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臺灣學校午餐的演進過程,可以前往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的「數位典藏服務網」,查詢歷史新聞報導。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出版的《生活‧話當年:1950、1960年代國家檔案影像專輯》書中,呈現戰後美援物資的麵粉、黃豆和奶粉進入校園的歷史。

台灣省教育廳於1988年委託台南縣大內國中編篡《台灣省國民中小學學校午餐食譜》, 每季設計36餐菜餚,每餐多為二菜一湯,總計419道湯品及菜餚。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