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時代」 相關文章

【享報NO.4】後疫情時代的臺灣飲食備忘錄

迎來地球日五十週年的此刻,突如其來席捲全球的疫情風暴,對早已深受氣候劇烈變動影響的糧食供給而言,無疑更是雪上加霜。後疫情時代,面對日常飲食的選擇,我們需要有不一樣的思考!

【享報NO.4】抗疫生活動起來 台灣農產國家隊成軍—媒體、藝文、餐飲及教育人士攜手支持國產食材

文/陳芬瑜

今年二月開始,全球深陷COVID-19疫情危機,隨著確診數字不斷攀升,看不到黑暗盡頭的光亮讓人心憂慮低迷,百業深受影響。

【入圍】後疫情時代的20則臺灣日常食物提案

5月1日中午12點公佈初選入圍的36則提案(32種食材與36個理由),其中包含本會內部推薦的3項提案,同步於臉書發起票選行動。

疫情肆虐下的南韓學校午餐(下)/ 蕭佩均

使用友善環境食材的學校供餐體系,是為保障下一代健康而設計的制度,一旦中斷,將會造成部分學生缺食。因此公民團體集結提出多項訴求。

疫情肆虐下的南韓學校午餐(上)/ 蕭佩均

在南韓,由於大部分的學校午餐食材均以一學期或一學年為單位進行採購,因為疫情延後開學的緣故,許多農產生產者、加工業者以及供餐業者因此陷入經營危機。

【募集】後疫情時代的20則臺灣日常食物提案(4/22-30)

邀請大家運用常民飲食智慧,以自身觀點留言告訴我們,臺灣日常生活中應常備的食物。盼集眾人之力,共同想像臺灣飲食的新可能。

疫情下的學校營養午餐系列報導: 宇陀市立學校給食中心休校對策 / 吳秀萍

今年2月下旬政府臨時宣布停課之後,除了食材和人力業務調整之外,學校午餐的調理製作、配膳和消毒工作沒有特別針對疫情而有不同對策。

疫情下的學校營養午餐系列報導:奈良生活手記 / 吳秀萍

曖昧不清的政策加上突然休校,很多家長怨聲載道,大家在意的不是學校午餐食材的何去何從,反而是長期在家、不論有沒有工作的媽媽,每天要煩惱小孩在家的作息及午餐。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