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他和同樣出身於北斗的太太,帶著小孩舉家返鄉定居,利用家中田地種植自然農法的黃豆,田野勤學就此誕生。
康莊休閒農業發展協會名譽理事長簡榮瑞,花了十多年的時間,帶領內柵社區一步步從傳統農村成功轉型為聚集多元有機農產業的夢想之地。
隱身於澎南地區雞母塢的年年有鰆食魚基地是一棟傳統的白色三合院建築,前身為背包客棧,佳容和她的夥伴許桓瑜努力將這裡打造成推廣澎湖食魚教育與漁業體驗的空間。
返鄉當然有撞牆期,蘇郁暄說很多長輩一開始都看不懂她在做什麼;有了成績後,長輩們逐漸看到年輕人回來的機會與可能性。
在蕙玲的帶領下我們走入通往鳳梨田的田間小徑。五分鐘路程的小徑種滿沉香,宛如龍貓的神秘隧道。走到盡頭後豁然開朗,我們抵達蕙玲婆家五分左右的鳳梨田,同時也是她進行田間食農活動的秘密基地。
花蓮壽豐鄉豐山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陳威良夫婦和兒子維勵,共同經營著搭配生態導覽的民宿和友善環境的農場,同時關照縱谷裡的這個「豐」富多元傍水依「山」的社區。
黃豆,玩野了!北斗返鄉青年陳光鏡與他的田野勤學行動
2016年,他和同樣出身於北斗的太太,帶著小孩舉家返鄉定居,利用家中田地種植自然農法的黃豆,田野勤學就此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