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果子─農家媳婦的鳳梨冒險

在蕙玲的帶領下我們走入通往鳳梨田的田間小徑。五分鐘路程的小徑種滿沉香,宛如龍貓的神秘隧道。走到盡頭後豁然開朗,我們抵達蕙玲婆家五分左右的鳳梨田,同時也是她進行田間食農活動的秘密基地。

大樹的陽光果子:金鑽、牛奶、土鳳梨

蕙玲家的鳳梨田雖然不大,但鳳梨的品種多元多樣,分別種植的金鑽、牛奶與土鳳梨三種品種。

一開始碰到的是已經結果的牛奶鳳梨。牛奶鳳梨的葉緣經過改良後細刺減少許多,減少農人務農造成的傷痕。果型渾圓的牛奶鳳梨一棵棵在田間排列,等待大樹的風土水光孕育成果。除了牛奶鳳梨外,田間也種植著金鑽與土鳳梨這兩個品種的鳳梨。雖然同樣都是鳳梨,但葉緣的細刺、顏色等有很大的差別。

詢問蕙玲為什麼同一塊田要種植不同品種的鳳梨?他說道:「不同鳳梨的口感與用途實在很大的差異,牛奶鳳梨口感細緻,適合鮮食,土鳳梨的酸香就適合用來加工」

媳婦的鳳梨冒險與農村美學

出身高雄市鼓山區的蕙玲原本連殺鳳梨都不會,因為結婚跟著先生一起到大樹居住,進入農家的生活步調與場域,他也開始自己的鳳梨冒險。

原本從事設計業的蕙玲並非在結婚後就投入農業。一開始只是閒暇時幫忙家裡的農務,直到設計工作到一段落、想轉換人生跑道時,才開始注意到家裡的農產業。要從農業生手跨進農產業並不容易,幸好蕙玲不怕太陽曬、肯吃苦的樂天性格,讓他能堅持至今。除此之外,家人是他最好的後盾。種植鳳梨多年的公公是現成且嚴厲的老師,有任何問題都義不容辭解答。老公也贊成蕙玲在農產業的嘗試與學習精神,支持他參與許多課程以及市集活動。

熟悉鳳梨產業後,蕙玲以鳳梨為主題在農田舉辦「陽光大好日」鳳梨五感體驗活動,來提醒現代人在繁忙生活的缺少與遺失:日復一日的忙碌工作失去很多與家人相處的機會。孩子們在家中跑跳,限制了他們的活力,不妨站在一片草地上,讓身心徜徉在田野間,放鬆感官向大自然學習,體驗恬靜的鄉村。

為了更熟悉農業的經營與知識,蕙玲在101年參加「高雄型農」的課程,是第一屆高雄型農的學長姐。在高雄型農的課程與培養中,除了知識上了收穫,認識農業的產銷後,蕙玲運用自己設計的專長,打造鳳梨的品牌與包裝自己家裡的鳳梨產品。更重要的是他識一群有志於農業的夥伴,直至今日仍固定參加讀書會,除了維繫感情也更新業界的資訊。

專長藝術與美學的蕙玲也固定參加在美濃舉辦的「小地藝術季」,結交許多相同志趣的朋友。藝術季大多以農村生活為主題,透過藝術的形式展現另一種視角的農村觀察。除此之外,蕙玲也擔任小學的社團老師,教授「食農與美感教育」的社團課程,將所學實踐於教育現場。

蟄伏後的下一步:疫情下的日常

在拜訪蕙玲前我們事先研究了陽光果子的粉專,發現已經許久沒有更新。詢問後才得知,除了因為疫情的因素活動都停辦,原來蕙玲目前正在高師大的環境教育研究所攻讀碩士學位,正在忙著九月進行口試準備畢業。

聽聞她就要拿到碩士學位,不禁佩服與鳳梨一樣茂盛的學習力。十多年前成為龍目農家的媳婦,在不斷的研習與做中學後,已經從農業生手變成滿口鳳梨經的專家,同時也結合自身的美學素養,走出與他人不同的食農教育路線。

最後,詢問蕙玲畢業後的規劃,她笑著說:「就一樣有課就去上,雖然疫情很困難,但也想多花一些心力回到陽光果子的經營」。我們想,其實蕙玲從來沒有停下,研究所其實只是累積能量的蟄伏,透過研究所的訓練讓他能夠更系統性的設計食農課程。畢業後回到田間與日常,儘管疫情難估,但抱持著平常心面對,蕙玲的鳳梨冒險想必同樣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