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韓國食刻

本專欄由資深譯者蕭佩均及本會工作人員執筆,介紹韓國學校午餐現況、基因改造作物政策與飲食文化等議題。

相關消息

2025年4月25日,南韓忠清南道地區的學校非正職勞動者聯盟召開記者會,指出學校午餐勞動環境惡劣,且至今未有實質改善,要求改善工作環境與勞動條件。

《韓味》 作者陳慶德老師在二百多頁的篇幅中,透過炸雞、拌飯、炸醬麵、泡菜、烤肉、泡麵、年糕等日常飲食,帶領讀者深入了解韓國社會的文化與習慣。

這次來到首爾便探訪位於仁寺洞的泡菜博物館(Museum Kimchikan),打開醬菜罈蓋,一窺榮獲CNN評選世界十一大飲食博物館的泡菜博物館的「辛奇」大小事...

寒冬過去,天氣漸漸回暖卻尚未盛暑時,是適合到公園走走最佳機會。此時,臺灣學校舉行校外教學,韓國的家庭則會出外野餐,或是和同學一起郊遊,...

韓國的中秋節稱為秋夕,會準備許多的松餅和煎餅作為祭祀食物,松餅(송편,或譯松糕)在蒸煮時會放上松針增加香氣,麵皮上也會有松針的形狀,因此稱作松餅。...

網友戲稱北部粽或南部粽為「3D油飯」與「立體漿糊」,是臺灣的端午節都會開啟的南北戰爭。而在韓國的端午節,不僅會盪鞦韆還會吃車輪餅,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