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肉親子丼不簡單 大仁國小以母親節主題餐點奪冠

文│黃嘉琳

第三屆臺灣學校午餐大賽的冠軍獎落代表台中市大仁國小參賽的王思萍營養師和葉峻豪廚師,以母親節為題所設計參賽的菜單有小米飯、雞肉親子丼、螞蟻上樹、蒜香地瓜葉、金針味噌排骨湯和小蘋果。看似毫不炫技的家常料理,變成大鍋大灶的學校廚房裡兩、三千人的學童午餐,可不容易;能獲得專業評審青睞奪下冠軍和便利商店開發商品機會,就更不簡單。

賽前反覆試作與確認衛生安全準則

在幾次的聊天、訪談中,我們漸漸體會出思萍營養師和小葉廚師這組搭檔的不容易和不簡單。

思萍營養師說:

在烹飪作法上調味上,我們一直在做修正。

為了營養的考量在雞肉親子丼菜單中放入了雞腿丁和雞胸肉,但兩種肉質不同,讓小葉廚師傷透腦筋,剛開始試作的時候,小葉廚師說請太太品評,太太直言:你的雞腿肉沒味道。那雞腿肉就得煮久一點,但雞胸肉久煮怕老柴,得嘗試不同技巧,先排除一般常用但稍嫌沒那麼健康的太白粉醃肉做法,

我就學到一招是在大量備置或家庭料理都可以用的方式:將雞胸肉泡入稍加調味的水中,觀察加熱到大約六七分熟時,再將蛋汁打進去,便可以附著在肉上面。

個頭小、聲音輕柔的思萍營養師則是以她對衛生安全的堅持,於賽前說明會時針對衛生安全規範提出建言,獲得評審與選手同意修正成更貼合烹飪現場的準則,讓我們印象深刻。

優勝來自團隊合作

舉例來說,這次參加的比賽菜單的原始構想來自於參考大仁國小公職營養師李依蓁在每年母親節推出的特餐,再由思萍和小葉多次討論、優化成最終版本;在準備實作和食育比賽時,不只請依蓁營養師協助計算90分鐘的各階段時間分配、反覆以最嚴格標準在試作時抓衛生問題;同在學校廚房團隊的衛管人員楊宛儒工作之餘協助製作道具。

雖然是雙人出賽,但事實上卻是四人組合好幾個月共同努力的成果呈現,也正體現出學校午餐絕不是一、兩人的工作,而得要透過團隊和裡裡外外的各種合作,才能完成每天安全準時出餐的使命。

從學校午餐學習尊重與公平

在新科冠軍營養師的訪談裡,思萍回憶起自己因為家境不好,大專畢業後先賺錢才再考上二技的食品營養學系,在食品和營養去實習的時候,都已經快28歲的往事。

實習時比較過,自己還是比較喜歡團膳,因為在醫院裡看到生老病死,很多人痛苦地躺在病床上,我們能幫忙的非常有限。讓我更體認到營養就是要從小紮根,在團膳這裡,我就能夠直接的幫助到很多小朋友,特別是清寒的孩子。

她說,到學校服務最吸引人的就是能接觸到學生們回饋,例如她特別關注的一個辛苦的孩子,問小朋友說營養午餐好吃嗎?孩子告訴她

這是一天當中最好吃的一餐。因為家裡沒有人準備早餐,只能餓著肚子,晚上爸爸買一個便當給家裡小孩子們一起吃。但是不好吃,吃久了很膩很油,只有學校營養午餐變化多很好吃,而且可以吃到每天不一樣的、喜歡吃又健康的東西。

自己小時候餓著肚子等待午餐的經驗,讓思萍更了解和看重營養午餐的美好,聲音細細柔柔的她描述著吃營養午餐時,大家是平等、公平的的,讓清寒家庭的小朋友在這一頓飯裡體會到尊重、平等的感覺等信念,我們聽到了學校午餐現場從業人員對自己工作價值的堅定實踐,和特別體貼處境困難孩子的愛心:

工作當然很辛苦,但就算只能幫助到一個小朋友,我的付出都值得了。

學校午餐大賽舉辦了三年,思萍營養師和小葉廚師這一組隊伍就報名了三次,但前兩次都鎩羽而歸未能進入決賽名單,訪談最後,我問她假如這一屆仍然沒有入圍決賽的話,妳會怎樣啊?她毫不猶豫地說:

繼續報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