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張小鵬廚師(左)、暨湘云營養師(右)
中午過後,坐上捷運來到永寧站,於二號出口處換搭經國道三號往桃園八德的713號公車,約莫二十分鐘的車程,下交流道後抵達第一個停靠站大草厝,再步行十分鐘,來到隱身於巷弄間的沅益食品公司。
這時為下午一點四十分左右,只見略為狹小的巷子裡,來來去去的貨車裝載著正從各個學校回收的餐桶。站在公司大門口,不知該不該貿然穿過正在卸貨的車輛直接走進辦公室,只好打電話給今日預計要採訪的暨湘云營養師,勞煩她出來門口接我。
位於桃園市八德區的沅益食品公司成立於1999年,為通過HACCP認證的食品廠,每天總計供28所學校約13,000份的學校午餐,主要由1名營養師與15名廚師負責。暨營養師表示,團膳廠商提供的餐點為四菜一湯,比學校自辦的三菜一湯還多一道,費用為每餐45元。
當我恭喜暨營養師再度入圍臺灣學校午餐大賽決賽時,還是忍不住訝異,這位剛從學校畢業、營養師資歷才一年半的年輕女生,竟然可以連續兩年打敗來自全國各地的許多資深營養師,登上決賽舞台。
站在一旁、與年輕營養師形成鮮明對比的張小鵬廚師,現為公司的行政主廚,則是渾身散發出一種料理職人的專業氣勢。看著兩位宛如親人般的互動,或許就是這種平日積累的默契,讓他們可以合作無間,做出一道又一道好看又好吃的料理。
聊及去年參賽過程,小鵬廚師雖然笑著說比賽那兩天時間過得特別快,但言談之間卻還是能感受到他的不甘心,認為自己應該能表現得更好才對。這樣的箇中心境,大概只有每年進入最後決賽的24位選手,才能深刻體會吧。
聽到他們談起因為參與第一屆大賽、有機會與其他好手彼此交流,進而為自己的供餐內容帶來的正向改變,身為主辦單位的一員,不免深受感動。這代表我們應該是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吧,藉由競賽讓學校午餐變得更好,讓參與其中的所有人都能感到幸福。
問:知道今年再度入圍決賽時的心情如何?
暨湘云(以下簡稱云):很訝異!原本持著有機會就嘗試參加的想法,所以並沒有懷抱著很大的期待,加上今年參賽作品雖然是我們公司常常供應、而且頗受學生喜歡的料理,但偏向於日常菜色, 因此很高興能再度獲得肯定。
張小鵬(以下簡稱鵬):我也嚇了一跳!坦白說,團膳公司的日常工作量非常繁重,得花費極大心力才能維持順利運作,所以報名後也就沒多去掛心,想說等到進入決賽再來煩惱吧。(大笑)
問:對協會本身和各位參賽者來說,去年大賽都是珍貴的初體驗。身為主辦單位,我們確實有相當多需要改進之處,也嘗試著在本屆競賽中做出調整。可否請兩位分享上一屆的參賽感想?
云:記得食育教學讓我超緊張,料理實作項目沒能確切掌握好裝盤的時間,有點可惜。
鵬:事前練習都是將每道六人份的菜單獨裝盤,沒有特別注意比賽規則竟是需要盛裝六盤完整的一人份的菜色,導致最後盛裝時有點手忙腳亂。另外,雖然上台前都說保持平常心,但實際比賽真的會緊張耶(笑)。料理順序環環相扣,一旦因為心情關係導致某個程序上出現不如預期的情況,做起菜來就會感覺不太順暢,進而影響結果。
問:去年進入首屆臺灣學校午餐大賽決賽,同時獲得兒童評審獎肯定,這樣的經驗對兩位工作上是否帶來什麼樣的變化?
云:比賽帶給了我很大的刺激。因為當我看完前三名參賽料理之後,才發現原來食材居然可以這樣搭配,為什麼從來沒想過呢?回到公司,便開始學習挑戰自己,嘗試設計跟過往不一樣的菜單,很慶幸學生的反應相當很不錯。
鵬:透過比賽進行交流這點很棒。看到去年冠軍隊伍的那道金沙鮮筍,我和營養師討論過後參考做法,使用鹹蛋、甜椒和雞柳等食材,推出屬於我們自己的「金沙雞柳」,學生們覺得很特別,接受度也蠻高。
問:想請問暨營養師,妳從學校畢業後加入團膳也才一年半的時間,年紀輕輕就能二度進入全國決賽,真的非常厲害,有想過自己勝過其他人的關鍵是什麼嗎?
云:不知道耶,如果真的要說的話,我自己猜想大概是設計菜單屬於工序比較少,加上配色相對鮮豔吧,希望這樣能多引起小朋友的食慾,把菜吃光光。
問:第一屆的賽前訪問中,兩位分別提到進入沅益食品工作的時間與負責業務,但我比較好奇的是,是什麼樣的原因,讓兩位選擇營養師和廚師這份工作呢?
云:記得國中學校午餐是由廠商提供外送便當,每個月或每週菜單則張貼於公佈欄,訂便當的時候會順便研究,這才發現原來世界上還有營養師這種職業,因為當時學校談到的職業想像工作都是像醫生或老師等等。因為自己對這方面頗有興趣,後來選擇就讀營養系,畢業後剛好有機會進來公司服務,跟著師傅們一起學習。
公司的氣氛很棒,大家感覺就像一家人。常說廚師的脾氣都很差(笑),但這裡的師傅們對我都很好,總是不厭其煩的教導我。
鵬:年輕時候開始從事廚師這份行業,曾經在很多不同類型的餐館工作過,13年前加入中央餐廚,最主要的考量因素在於跟著學校團膳,周末和寒暑假都能跟著學校休假,自己能有多一點時間陪伴孩子們。畢竟之前在餐廳工作起來往往沒日沒夜,對於錯過孩子們的成長,自己感到相當可惜。
問:請二位介紹這次參賽作品的設計構想。
云:今年我們選擇以平常供應過的菜色為基底,同時發揮桃園在地食材特色。拿什錦雜菜與彩蔬花椰菜這兩項料理來說,選用桃園產銷班的紅蘿蔔、豆芽菜、青紅甜椒、花椰菜,以及來自大溪的非基改豆包,讓菜色整體呈現多樣化的顏色。
而在玉米烘蛋這道菜中,除了玉米原本就是深受小朋友喜愛的食材之外,藉由加入乳酪絲,一來增加香氣,二來補充每日所需鈣質。作為湯品的冬瓜薏仁肉片湯,則是特別加入薏仁,藉此增加學生的全穀類攝取量。
再者因應近年紅藜飲食風潮,主食紅藜小米飯使用桃園本地生產的CAS白米,添加紅藜與糯小米,不僅加強全榖雜糧類比例,外觀看起來也漂亮。
鵬:主菜的杏菇花雕雞,則是從三杯雞的想法向外延伸。利用杏鮑菇增加口感、再加入大溪紅棗、龜山青蔥和處理成適口大小的雞肉,呈現香味、口感與健康兼具的料理。
問:練習中曾遇到什麼困難或印象深刻的事?
鵬:這一陣子開學比較忙,沒有什麼時間可以練習,不過現在距離大賽只剩下一個月的時間,已經開始計畫從這個月底開始加緊準備。
云:在公司大力支持下,去年特別調整工作讓我和小鵬廚師有時間針對決賽進行特訓,畢竟和平常大鍋大炒相當不同。還記得我們搬出卡式爐,一面模擬現場比賽狀況,一面確立分工和培養默契。雖然有了去年的經驗,但由於參賽菜色並不相同,還是得抓緊時間練習,這次會記得把公司的餐盤拿出來,練習最後的擺盤。
問:兩個人在料理實作項目,有特別的分工嗎?
云:我想我能負責的部分,大概就只有洗菜和裝盤吧,哈哈哈。其他還是得倚重專業的小鵬師傅啦!
問:對這次比賽有什麼期許?
云:希望能順順利利的完成就好。
鵬:我也是,抱持著交流心情,順利地把該做的事完成,這樣就很好了。
問:不會想要拿冠軍嗎?
云:哈哈哈,盡力就好!
問:有沒有什麼話想對小朋友們說?
鵬:我常常有機會送餐到學校,同時跟學生交換對於餐點的意見。不過現在學生們都很喜歡喝飲料,光喝飲料就飽了,中午飯菜自然剩下一大堆,下午時間喊餓,又會跑去福利社買零食,這樣根本就不對。所以我都一直跟他們說,中餐要吃飽一點才行。
云:我們供應的學校有輪餐制度,所以在供餐年級交替之際,我會到學校去觀察小朋友的反應,同時詢問他們對於午餐的看法,會不會太鹹啦,還是口味太淡等等,我也總是跟他們說,要好好吃飯,吃飽是最基本的。
競賽組—桃園市沅益食品有限公司
代表|暨湘云(營養師)、張小鵬(廚師)
菜色|紅藜小米飯、杏菇花雕雞、玉米烘蛋、什錦雜菜、彩蔬花椰菜、冬瓜薏仁肉片湯、芭樂
採訪:陳儒瑋|日期:2019年9月17日
圖:張小鵬廚師(左)、暨湘云營養師(右)
中午過後,坐上捷運來到永寧站,於二號出口處換搭經國道三號往桃園八德的713號公車,約莫二十分鐘的車程,下交流道後抵達第一個停靠站大草厝,再步行十分鐘,來到隱身於巷弄間的沅益食品公司。
這時為下午一點四十分左右,只見略為狹小的巷子裡,來來去去的貨車裝載著正從各個學校回收的餐桶。站在公司大門口,不知該不該貿然穿過正在卸貨的車輛直接走進辦公室,只好打電話給今日預計要採訪的暨湘云營養師,勞煩她出來門口接我。
位於桃園市八德區的沅益食品公司成立於1999年,為通過HACCP認證的食品廠,每天總計供28所學校約13,000份的學校午餐,主要由1名營養師與15名廚師負責。暨營養師表示,團膳廠商提供的餐點為四菜一湯,比學校自辦的三菜一湯還多一道,費用為每餐45元。
當我恭喜暨營養師再度入圍臺灣學校午餐大賽決賽時,還是忍不住訝異,這位剛從學校畢業、營養師資歷才一年半的年輕女生,竟然可以連續兩年打敗來自全國各地的許多資深營養師,登上決賽舞台。
站在一旁、與年輕營養師形成鮮明對比的張小鵬廚師,現為公司的行政主廚,則是渾身散發出一種料理職人的專業氣勢。看著兩位宛如親人般的互動,或許就是這種平日積累的默契,讓他們可以合作無間,做出一道又一道好看又好吃的料理。
聊及去年參賽過程,小鵬廚師雖然笑著說比賽那兩天時間過得特別快,但言談之間卻還是能感受到他的不甘心,認為自己應該能表現得更好才對。這樣的箇中心境,大概只有每年進入最後決賽的24位選手,才能深刻體會吧。
聽到他們談起因為參與第一屆大賽、有機會與其他好手彼此交流,進而為自己的供餐內容帶來的正向改變,身為主辦單位的一員,不免深受感動。這代表我們應該是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吧,藉由競賽讓學校午餐變得更好,讓參與其中的所有人都能感到幸福。
問:知道今年再度入圍決賽時的心情如何?
暨湘云(以下簡稱云):很訝異!原本持著有機會就嘗試參加的想法,所以並沒有懷抱著很大的期待,加上今年參賽作品雖然是我們公司常常供應、而且頗受學生喜歡的料理,但偏向於日常菜色, 因此很高興能再度獲得肯定。
張小鵬(以下簡稱鵬):我也嚇了一跳!坦白說,團膳公司的日常工作量非常繁重,得花費極大心力才能維持順利運作,所以報名後也就沒多去掛心,想說等到進入決賽再來煩惱吧。(大笑)
問:對協會本身和各位參賽者來說,去年大賽都是珍貴的初體驗。身為主辦單位,我們確實有相當多需要改進之處,也嘗試著在本屆競賽中做出調整。可否請兩位分享上一屆的參賽感想?
云:記得食育教學讓我超緊張,料理實作項目沒能確切掌握好裝盤的時間,有點可惜。
鵬:事前練習都是將每道六人份的菜單獨裝盤,沒有特別注意比賽規則竟是需要盛裝六盤完整的一人份的菜色,導致最後盛裝時有點手忙腳亂。另外,雖然上台前都說保持平常心,但實際比賽真的會緊張耶(笑)。料理順序環環相扣,一旦因為心情關係導致某個程序上出現不如預期的情況,做起菜來就會感覺不太順暢,進而影響結果。
問:去年進入首屆臺灣學校午餐大賽決賽,同時獲得兒童評審獎肯定,這樣的經驗對兩位工作上是否帶來什麼樣的變化?
云:比賽帶給了我很大的刺激。因為當我看完前三名參賽料理之後,才發現原來食材居然可以這樣搭配,為什麼從來沒想過呢?回到公司,便開始學習挑戰自己,嘗試設計跟過往不一樣的菜單,很慶幸學生的反應相當很不錯。
鵬:透過比賽進行交流這點很棒。看到去年冠軍隊伍的那道金沙鮮筍,我和營養師討論過後參考做法,使用鹹蛋、甜椒和雞柳等食材,推出屬於我們自己的「金沙雞柳」,學生們覺得很特別,接受度也蠻高。
問:想請問暨營養師,妳從學校畢業後加入團膳也才一年半的時間,年紀輕輕就能二度進入全國決賽,真的非常厲害,有想過自己勝過其他人的關鍵是什麼嗎?
云:不知道耶,如果真的要說的話,我自己猜想大概是設計菜單屬於工序比較少,加上配色相對鮮豔吧,希望這樣能多引起小朋友的食慾,把菜吃光光。
問:第一屆的賽前訪問中,兩位分別提到進入沅益食品工作的時間與負責業務,但我比較好奇的是,是什麼樣的原因,讓兩位選擇營養師和廚師這份工作呢?
云:記得國中學校午餐是由廠商提供外送便當,每個月或每週菜單則張貼於公佈欄,訂便當的時候會順便研究,這才發現原來世界上還有營養師這種職業,因為當時學校談到的職業想像工作都是像醫生或老師等等。因為自己對這方面頗有興趣,後來選擇就讀營養系,畢業後剛好有機會進來公司服務,跟著師傅們一起學習。
公司的氣氛很棒,大家感覺就像一家人。常說廚師的脾氣都很差(笑),但這裡的師傅們對我都很好,總是不厭其煩的教導我。
鵬:年輕時候開始從事廚師這份行業,曾經在很多不同類型的餐館工作過,13年前加入中央餐廚,最主要的考量因素在於跟著學校團膳,周末和寒暑假都能跟著學校休假,自己能有多一點時間陪伴孩子們。畢竟之前在餐廳工作起來往往沒日沒夜,對於錯過孩子們的成長,自己感到相當可惜。
問:請二位介紹這次參賽作品的設計構想。
云:今年我們選擇以平常供應過的菜色為基底,同時發揮桃園在地食材特色。拿什錦雜菜與彩蔬花椰菜這兩項料理來說,選用桃園產銷班的紅蘿蔔、豆芽菜、青紅甜椒、花椰菜,以及來自大溪的非基改豆包,讓菜色整體呈現多樣化的顏色。
而在玉米烘蛋這道菜中,除了玉米原本就是深受小朋友喜愛的食材之外,藉由加入乳酪絲,一來增加香氣,二來補充每日所需鈣質。作為湯品的冬瓜薏仁肉片湯,則是特別加入薏仁,藉此增加學生的全穀類攝取量。
再者因應近年紅藜飲食風潮,主食紅藜小米飯使用桃園本地生產的CAS白米,添加紅藜與糯小米,不僅加強全榖雜糧類比例,外觀看起來也漂亮。
鵬:主菜的杏菇花雕雞,則是從三杯雞的想法向外延伸。利用杏鮑菇增加口感、再加入大溪紅棗、龜山青蔥和處理成適口大小的雞肉,呈現香味、口感與健康兼具的料理。
問:練習中曾遇到什麼困難或印象深刻的事?
鵬:這一陣子開學比較忙,沒有什麼時間可以練習,不過現在距離大賽只剩下一個月的時間,已經開始計畫從這個月底開始加緊準備。
云:在公司大力支持下,去年特別調整工作讓我和小鵬廚師有時間針對決賽進行特訓,畢竟和平常大鍋大炒相當不同。還記得我們搬出卡式爐,一面模擬現場比賽狀況,一面確立分工和培養默契。雖然有了去年的經驗,但由於參賽菜色並不相同,還是得抓緊時間練習,這次會記得把公司的餐盤拿出來,練習最後的擺盤。
問:兩個人在料理實作項目,有特別的分工嗎?
云:我想我能負責的部分,大概就只有洗菜和裝盤吧,哈哈哈。其他還是得倚重專業的小鵬師傅啦!
問:對這次比賽有什麼期許?
云:希望能順順利利的完成就好。
鵬:我也是,抱持著交流心情,順利地把該做的事完成,這樣就很好了。
問:不會想要拿冠軍嗎?
云:哈哈哈,盡力就好!
問:有沒有什麼話想對小朋友們說?
鵬:我常常有機會送餐到學校,同時跟學生交換對於餐點的意見。不過現在學生們都很喜歡喝飲料,光喝飲料就飽了,中午飯菜自然剩下一大堆,下午時間喊餓,又會跑去福利社買零食,這樣根本就不對。所以我都一直跟他們說,中餐要吃飽一點才行。
云:我們供應的學校有輪餐制度,所以在供餐年級交替之際,我會到學校去觀察小朋友的反應,同時詢問他們對於午餐的看法,會不會太鹹啦,還是口味太淡等等,我也總是跟他們說,要好好吃飯,吃飽是最基本的。
競賽組—桃園市沅益食品有限公司
代表|暨湘云(營養師)、張小鵬(廚師)
菜色|紅藜小米飯、杏菇花雕雞、玉米烘蛋、什錦雜菜、彩蔬花椰菜、冬瓜薏仁肉片湯、芭樂
採訪:陳儒瑋|日期:2019年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