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不只是鈣的!營養高鈣又美味的豆薯於泥,學校午餐上菜

根據「國民營養調查」,七歲以上的孩童鈣質攝取量大約僅為建議量的五成,嚴重不足。高鈣食物的補充對於學校營養師而言一直都是很重要的課題。東光國小的學校營養師洪菱窕組隊參加這次的的紅豆食譜徵選活動,跟學校營養午餐的團隊一起研發一款高鈣、營養又美味的紅豆餐點「好鈣,豆薯於泥」。

這道餐點使用奶粉、起司和紅豆這些食材打造富含鈣質的的學校午餐餐點,菱窕營養師說明:「紅豆是有豐富鈣質的全穀雜糧類食物,我想善用這個特點補充孩子鈣質的攝取」。這道餐點同時加入雞丁、洋芋、菇類與洋蔥等豐富的食材,讓這道菜不僅高鈣,也能同時攝取不同種類的食物。

東光國小的午餐由飪珍記食品承辦,提供大約兩千人份的餐點(東光國小與僑孝國小)。駐點東光國小的主廚陳威全也參與了這次的食譜徵選比賽,營養師提出食譜的概念,後續細節的修改與在廚房的執行就得交給威全大廚協力完成。這道充滿創意的紅豆午餐料理,用美味與和諧巧妙地消弭大家對於紅豆鹹食的陌生,廣受學生好評。白醬將各項食材成功融合,同時也恰到好處地展現風味:紅豆的豆香、洋芋的鬆軟、雞丁的肉味,在白醬的魔法下各自美麗,共譜美味。

紅豆食農課:做一份屬於自己的「豆薯於泥起司焗烤麵包」

東光國小相當注重食農教育,「東光桶稻學,生活榖力」的校本課程,更是榮獲109年度教學卓越獎國小組銀質獎。使用淘汰的湯桶在頂樓種植水稻,創意方法解決頂樓水耕的難題,也讓孩子在台中都會地區也能學習農事,體驗每粒米飯的得來不易。

隨著年級的提升,東光國小的孩子會參與不同的食農課程,學生對於食物及農業並不陌生。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菱窕營養師執行紅豆食農活動可以說是事半功倍。這次設計的課程「豆薯於泥起司焗烤麵包」五年級每一班都有參與,不僅如此,老師還帶著學生在頂樓種植紅豆、在教室種植紅豆芽。這般強大的動員力讓人驚艷,原來都市的小學也能如此貫徹食農教育。

在課程中,菱窕營養師先是帶領大家動手作麵包:揉麵、塑型、發酵,每個環節孩子們都得親力親為。麵包是生活中常見的食物,但對從沒有烘焙經驗的孩子們來說,每一個過程都新鮮有趣。這款麵包跟鈣質食物補充的主題高度相關,富含鈣質的紅豆、起司揉入麵團中,配料白醬中的鮮奶、乳酪粉則是第三層的補充。

等待發酵的時間,菱窕營養師講起高鈣食物的重要性,以及國產紅豆的食農知識。例如介紹此次課程與午餐的紅豆來源,是來自於高雄大寮農會的產銷履歷紅豆。

這堂課不僅讓孩子動手揉麵包,連食材的前處理、炒製,也由學生親自完成。部分五年級的學生有在廚房幫忙的經驗,拿刀動鏟不是問題。炒香香菇、洋蔥與雞丁後,加入馬鈴薯、鮮奶與乳酪粉燉煮,釋放馬鈴薯的澱粉讓湯汁糊化後,便完成白醬的製作。

烤箱叮咚跳起,麵包與白醬香氣在教室打架,打得每個孩子口水直流。大家圍著烤箱認領屬於自己的那份宇宙唯一的麵包,迫不及待夾入白醬配料,大口吃下滿足之餘,同時深深記住高鈣食物攝取的重要性以及與記憶中全然不同的紅豆滋味。相信在這堂課之後,紅豆種植觀察的收穫一定能更深植孩子的心中。紅豆原來如此!


設計者

洪菱窕營養師、陳韻如營養師、陳威全廚師。

設計理念

  1. 結合九月世界學校乳品日(World School Milk Day)活動,將高鈣食材─奶粉、起司和紅豆入菜,午餐補足學童乳品攝取不足的鈣質。
  2. 使用富含胺基酸的新鮮香菇加熱後產生特有風味與綿密的國產紅豆粒和洋芋丁一起拌入高鈣蒜香雞丁奶醬中,濃郁和有深度的層次口感,在嘴裡跳躍。

食譜做法

  1. 蒸紅豆:不須浸泡,水淹過紅豆約2倍高,放入蒸箱蒸約1小時至紅豆吸水變軟綿。
  2. 過油:熱油鍋中放入杏鮑菇片、黑蠔菇條和培根片至上色,撈起瀝油,備用。
  3. 川燙:洋芋丁滾水燙5分鐘,撈起備用。
  4. 燙肉去腥:水滾燙肉,數秒後撈起。
  5. 爆香炒料:鍋中放入蒜末、洋蔥丁和奶油炒香,加3L水後加入洋芋丁、雞肉煮至沸騰,關小火。
  6. 燉煮:玉米濃湯粉加400ml冷開水調製溶解後,加入鍋中,再將培根片、菇類加入,再邊攪拌邊過篩加入熱水泡開的奶粉水,再煮至沸騰達中心溫度。
  7. 配膳至餐桶,鋪灑乳酪粉和紅豆粒。

食譜運用小叮嚀

  1. 玉米濃湯粉可使用「炒麵粉」替代。
  2. 先燙「洋芋丁」,同一鍋水再燙「雞肉」(短時燙煮去腥),保持甜味和口感。
  3. 「玉米濃湯粉」加冷水溶解再倒入鍋中。
  4. 「奶粉」需先加熱水溶解後,避免結塊影響口感。
  5. 紅豆蒸熟後再鋪灑于醬汁上,可保持最佳色澤和口感。

食材與調味料明細(100人份)

洋芋4公斤、雞丁1公斤、洋蔥0.9公斤、杏鮑菇0.68公斤、黑蠔菇0.36公斤、培根0.27公斤、紅豆0.27公斤

奶粉0.22公斤、玉米濃湯粉0.22公斤、奶油40公克、蒜末20公克、乳酪粉50公克、糖100公克、鹽巴50公克


(此圖取自於東光國小臉書)

(此圖取自於東光國小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