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疫情停課或分流上學的情況,導致學生用餐時間不固定,用餐的內容也無法掌控,因此疫情的這段時間,學生肥胖體位人數是增加的。
全羅中學目前共有10個班級,由到職2年、但已有31年資歷的白英淑營養教師和3名廚師負責每日約250份餐點。
今天餐點為拌飯、蘿蔔葉泡菜、炸鮟鱇魚排、奇異果,餐費4,350韓元(折合台幣約110元),由全羅北道道廳和全羅北道教育廳分攤。
我們來到韓國全羅北道任實郡青雄小學,在這個只有17名學生的校園中,接待我們的是有著28年學校營養師資歷的白真順營養教師。
我們每天工作的廚房現場設備,六年前全面更新,最符合韓國當前的法令規範,是標準配置。現在使用上非常方便,舉例來說,廚房配置的消毒機,所有餐具、食器都惠經過兩次消毒,降低食物中毒的汙染風險;所有長水管都架設在高處,清洗完後架上去以保持清潔與乾燥;整間調理廚房都規劃了中央空調,讓工作人員的工作環境溫度不至於燠熱難當或太冷。
李處長表示,韓國的學校給食市民運動大約在西元2000年左右開始,而「希望食品網絡」成立於2003年,可說是很早期就參與的團體。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後,基本上韓國學校午餐已經落實使用親環境食材,因此組織的運動方向也逐漸由學校給食擴大到市民給食。
蘆原小學目前有330名學生,由1位營養教師、4名料理員、2名清潔人員與20名社區奶奶們共同負責包含教職員在內共380份學校午餐。學校午餐所採用的食材,除了部分海鮮以外,基本上全部都是韓國在地生產的親環境食材。
我們首先前往拜訪「風箱農業技術中學(풀무농업고등기술학교)」。這所私立學校成立於1958年4月23日,由이찬갑(Lee Chan-Gab)與주옥로(Joo Ok-Ro)兩人秉持基督教精神和愛國的信念所共同創辦,期盼培育遵守聖經教誨、尊重自然、願意投入參與社區工作、追求「頭(思考)、胸(信仰)與手(勞動)」三方平衡的友善農業專門人員,在當時韓戰結束未久、國內風雨飄搖的情況下,成為有志投身韓國農業和社會運動青年的一個起點,至今已有59年的歷史了。
2016年11月2日下午,我們抽空拜訪擁有超過五十萬社員,是韓國目前社員人數最多,同時也是歷史最悠久的生產消費合作社–한살림(Hansalim)。
2016年11月1日,我們一行三人應邀出席「韓國全國反基改聯盟」成立大會,分享台灣非基改校園午餐運動與基改食品標示制度現況。
疫情對韓國學校午餐的影響-專訪首爾市華園中學金成美營養師
因疫情停課或分流上學的情況,導致學生用餐時間不固定,用餐的內容也無法掌控,因此疫情的這段時間,學生肥胖體位人數是增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