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 相關文章

【享報NO.3】每個環節都專業—韓國學校午餐見學

蘆原小學目前有三百三十名學生,由一位營養教師、四名料理員、二名清潔人員與二十位社區奶奶們,共同負責包含教職員在內的三百八十份學校午餐。

【享報NO.3】學校給食公民行動—專訪「希望食品網絡」李元永事務處長

這次能在短短幾天內完成韓國學校午餐參訪事宜,全都仰賴眼前這位目前任職於韓國民間團體「希望食品網絡(Hope FoodNetwork」的李元永事務處長撥空義務協助。投身市民運動已有十多年的時間的他,今年九月以兼職身分加入組織,除推行倡議運動外,亦肩負募款之責。

【國際交流】生產者、消費者共同建構的永續食物體系

農特委成立的背景是在1970至1980年代,南韓的糧食與穀物自給率下降、城鄉差距隨都市化拉大,消費者的意識與自覺也逐漸提高,飲食方面營養不均的問題導致慢性疾病出現。不只是南韓,世界各國也同時面臨了經濟發展後卻陷入糧食危機、食安疑慮等難題,因此開始思考食物與農業的發展。

每個環節都專業的韓國學校營養午餐—有空調的廚房、每校公職營養教師、促進銀幼共好、全面使用國產環境友善食材

我們每天工作的廚房現場設備,六年前全面更新,最符合韓國當前的法令規範,是標準配置。現在使用上非常方便,舉例來說,廚房配置的消毒機,所有餐具、食器都惠經過兩次消毒,降低食物中毒的汙染風險;所有長水管都架設在高處,清洗完後架上去以保持清潔與乾燥;整間調理廚房都規劃了中央空調,讓工作人員的工作環境溫度不至於燠熱難當或太冷。

保障食物基本權、從學生到市民的給食運動—專訪「希望食品網絡」事務處長李元永

李處長表示,韓國的學校給食市民運動大約在西元2000年左右開始,而「希望食品網絡」成立於2003年,可說是很早期就參與的團體。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後,基本上韓國學校午餐已經落實使用親環境食材,因此組織的運動方向也逐漸由學校給食擴大到市民給食。

教學生如何健康的活下去—專訪韓國首爾市蘆原小學校長金斗林

蘆原小學目前有330名學生,由1位營養教師、4名料理員、2名清潔人員與20名社區奶奶們共同負責包含教職員在內共380份學校午餐。學校午餐所採用的食材,除了部分海鮮以外,基本上全部都是韓國在地生產的親環境食材。

【活動】2019年10月21日「臺日韓行動連線—食.農改革願景工作坊」@台北

本會繼2018年5月首度舉辦「台日韓食刻—學校午餐與非基改行動」工作坊後,為持續促成臺日韓三國食農議題改革的交流,今年與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合作,再度邀請日本與韓國專家學者及實務工作者來臺,從政府中央施政改革、官學合作的公民參與到民間組織和地區發起行動的

家與職場之間:婦女的勞動是革命還是宿命?

有沒有想過空服員、學校廚師、早餐店店員為什麼大部分都由女性擔任?對於他們的想像是什麼?已婚女性勞動者下班後在做什麼?

從煮飯的大嬸到廚師─臺韓廚工「非正職」的勞動困境

造成南韓社會轟動的小說《82年生的金智英》作者趙南柱,於今年二月在臺灣出版短篇小說集《她的名字是》,描繪女性的多種面貌。其中〈廚師的便當〉連結南韓今年7月初發動罷工事件,以及台灣廚工面臨的現況,可反映出「非正職」的勞動困境。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