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工作的廚房現場設備,六年前全面更新,最符合韓國當前的法令規範,是標準配置。現在使用上非常方便,舉例來說,廚房配置的消毒機,所有餐具、食器都惠經過兩次消毒,降低食物中毒的汙染風險;所有長水管都架設在高處,清洗完後架上去以保持清潔與乾燥;整間調理廚房都規劃了中央空調,讓工作人員的工作環境溫度不至於燠熱難當或太冷。
李處長表示,韓國的學校給食市民運動大約在西元2000年左右開始,而「希望食品網絡」成立於2003年,可說是很早期就參與的團體。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後,基本上韓國學校午餐已經落實使用親環境食材,因此組織的運動方向也逐漸由學校給食擴大到市民給食。
蘆原小學目前有330名學生,由1位營養教師、4名料理員、2名清潔人員與20名社區奶奶們共同負責包含教職員在內共380份學校午餐。學校午餐所採用的食材,除了部分海鮮以外,基本上全部都是韓國在地生產的親環境食材。
【採訪通知】
【日期】2019年10月18日
【發布】社團法人大享食育協會
臺日韓行動連線—食.農改革願景工作坊
本會繼2018年5月首度舉辦「台日韓食刻—學校午餐與非基改行動」工作坊後,為持續促成臺日韓三國食農議題改革的交流,今年與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合作,再度邀請日本與韓國專家學者及實務工作者來臺,從政府中央施政改革、官學合作的公民參與到民間組織和地區發起行動的
有沒有想過空服員、學校廚師、早餐店店員為什麼大部分都由女性擔任?對於他們的想像是什麼?已婚女性勞動者下班後在做什麼?
造成南韓社會轟動的小說《82年生的金智英》作者趙南柱,於今年二月在臺灣出版短篇小說集《她的名字是》,描繪女性的多種面貌。其中〈廚師的便當〉連結南韓今年7月初發動罷工事件,以及台灣廚工面臨的現況,可反映出「非正職」的勞動困境。
人家出國是找餐館吃美食兼打卡,我們卻是跑到學校跟小朋友一起吃午餐!
韓國營養午餐一定會有什麼料理?為什麼學生可以免費吃到以環境友善食材製作的餐點?校園食材、在地農業與社區照護工作彼此相輔相成,打造城鄉共生的永續願景。
編按:本對照表以臺灣、韓國與日本國小學校午餐為例,費用會因各縣市所在地區及政策而略有差異。
編按:本文由大享食育協會委託資深翻譯工作者蕭佩均摘譯韓國《學校給食法》法規條文,如欲引用,請務必註明「資料來源」及「翻譯者」。
譯者|蕭佩均 ◆ 整理|大享食育協會
每個環節都專業的韓國學校營養午餐—有空調的廚房、每校公職營養教師、促進銀幼共好、全面使用國產環境友善食材
我們每天工作的廚房現場設備,六年前全面更新,最符合韓國當前的法令規範,是標準配置。現在使用上非常方便,舉例來說,廚房配置的消毒機,所有餐具、食器都惠經過兩次消毒,降低食物中毒的汙染風險;所有長水管都架設在高處,清洗完後架上去以保持清潔與乾燥;整間調理廚房都規劃了中央空調,讓工作人員的工作環境溫度不至於燠熱難當或太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