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8日,大享食育協會集結臺灣、澎湖、日本、韓國的食農教育倡議與學校午餐工作者,分享彼此於學校營養午餐、地產地消及食農教育等議題上的努力與成果。
2022年8月22日(一)上午9時至下午4時於線上辦理「臺日韓永續食代—學校午餐與食育推進分享會」,歡迎對食農教育與學校午餐議題有興趣之一般民眾報名參加。
寒冬過去,天氣漸漸回暖卻尚未盛暑時,是適合到公園走走最佳機會。此時,臺灣學校舉行校外教學,韓國的家庭則會出外野餐,或是和同學一起郊遊,家人幫忙準備的便當能夠在戶外即時填飽肚子,其中最經典的菜色非海苔飯捲莫屬了。
包含學校供餐專法,延宕多時的食農教育法草案與國民營養法草案等三項攸關著下一代台灣人健康食農永續的法律都應秉持永續發展精神,從根本為兒童和國民的全人身心發展進行通盤規劃。
韓國於1981年制定實施《學校給食法》;目前版本為2021年1月30日,最新修正版於2021年3月23日實施。
韓國的中秋節稱為秋夕,會準備許多的松餅和煎餅作為祭祀食物,松餅(송편,或譯松糕)在蒸煮時會放上松針增加香氣,麵皮上也會有松針的形狀,因此稱作松餅。
松餅的形狀呈現半月形,代表祝福來年會像月亮一樣由虧轉盈,常見松餅的做法是將甜菜或紅蘿蔔等擁有鮮豔顏色的食材攪拌成泥,混合糯米粉和水後揉成外皮,包入紅豆、栗子、芝麻等甜餡,再捏成類似水晶餃的半月形,以大火蒸煮即可完成。
網友戲稱北部粽或南部粽為「3D油飯」與「立體漿糊」,是臺灣的端午節都會開啟的南北戰爭。而在韓國的端午節,不僅會盪鞦韆還會吃車輪餅,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為防止學校供餐產業損失日益擴大,同時研擬支援產業穩定經營的長期對策,南韓國會立法調查處在四月初公布的《COVID-19對應綜合報告書》裡納入了「學校供餐相關產業受害支援」議題。
使用友善環境食材的學校供餐體系,是為保障下一代健康而設計的制度,一旦中斷,將會造成部分學生缺食。因此公民團體集結提出多項訴求。
在南韓,由於大部分的學校午餐食材均以一學期或一學年為單位進行採購,因為疫情延後開學的緣故,許多農產生產者、加工業者以及供餐業者因此陷入經營危機。
【活動】2022年9月18日(日) 臺澎日韓永續食代之食育推進分享會@澎湖
2022年9月18日,大享食育協會集結臺灣、澎湖、日本、韓國的食農教育倡議與學校午餐工作者,分享彼此於學校營養午餐、地產地消及食農教育等議題上的努力與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