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前採訪】用巧思及巧手打造吃光光料理—專訪新北市新埔國小林函儀營養師與林冠宏廚師

文.圖|陳怡璇

「營養午餐不好吃」是有些人的童年記憶,也是有些人的刻板印象,但對於一群默默耕耘在第一線的營養師及廚師而言,他們每天都在挑戰這句話,嘗試用有限的資源與無限的創意,讓孩子從「挑食」走向「珍惜每一口」。

第一次報名《臺灣學校午餐大賽》即成功晉級決賽的林函儀營養師與林冠宏廚師,以「把孩子最不喜歡的東西變成喜歡的東西」為參賽作品設計主軸,選用根據 2015 年兒童福利聯盟「兒童飲食習慣調查」中前二名孩子會挑出來的食材──苦瓜和茄子,將其應用巧思做變化,藉由減少孩子挑食達成減少食物浪費,回應《第八屆臺灣學校午餐大賽》的主題──惜食。

我們覺得學校午餐比賽就應該以學校午餐的角度出發,所以並未將參賽作品設計成難以執行或是成本很高的菜單。我們覺得惜食這個主題,是把「孩子最不喜歡的東西變成喜歡的東西」。我們希望以這樣子的切入點,來讓參賽作品有亮點。


把獎項帶回學校 ── 一場為孩子而戰的料理挑戰

「其實幾年前就知道有這個比賽,但當時因為種種因素沒能報名參加,這次萬事俱備,終於邁開行動投件!」林函儀營養師說道。她從事學校午餐工作已將近十年,新埔國小是她服務的第三所學校。首度挑戰《臺灣學校午餐大賽》,她希望能藉由這個舞台讓自己在營養教育的專業上更進一步,細緻地讓孩子更喜歡學校午餐,也想把獲獎的榮耀帶回學校。

林冠宏廚師也是第一次參加學校午餐比賽,「沒想那麼多,就試著比比看!」林冠宏廚師用著輕鬆的口吻回應採訪小組的問題。他曾在熱炒店、串燒店等餐飲業工作,因為想去不同領域看看,剛好有朋友在學校午餐的行業裡工作,便進入這個領域服務,目前入行三年多。

學校午餐進化史 ── 從「安全衛生」到「美味不剩」

「現在學校午餐的菜單設計要兼顧的面向愈來愈多,從原本的安全、衛生和美味,到現在還需要去考量食材是否有標章、是否符應季節等。」林函儀營養師一語道破每份學校午餐背後的精心琢磨。

購買什麼樣的食材涉及學校午餐成本,在必須兼顧各個面向之下,符合條件的食材種類相對應就減少。如何在有限的食材選擇中,讓孩子覺得「學校午餐真好吃」,困難愈來愈多,也成了林函儀營養師與林冠宏廚師每天待解的題。

讓孩子願意吃 ── 惜食教育從「好吃」做起

隨著學校午餐的食材選擇相對以往更有限,林函儀營養師與林冠宏廚師也更加在自身的專業上發揮影響力,像是:林函儀營養師在設計菜單時,會思考孩子們的喜好及食材口感,進而有「一道菜是濕的,另一道菜就是乾的;一道菜是澱粉類或五穀雜糧類,另一道菜就是深綠色蔬菜」等設計。

「菜單裡一定會有孩子不喜歡的食材,但當天就會搭配孩子喜愛的食材,如:吃魚的時候搭配蛋料理;吃口感較乾的肉片時搭配濕的肉醬等,藉以挑起孩子們的胃口,讓他們願意吃下肚。」林函儀營養師分享道。她也補充說明:「孩子一定要認為學校午餐是好吃、吃得下去才不會浪費食物!」

反觀林冠宏廚師,則是運用烹調專長,用味道及口感與孩子們對話,將孩子們不喜歡的食材化身成一道道「不知不覺被吃光光」的料理。

用味蕾對話 ── 把討厭的食材變成驚喜

以本次的參賽作品而言,班級廚餘桶裡的常客──苦瓜與茄子,究竟是如何變身的呢?

  • 茄子:形狀切成細小,讓孩子難以挑出來。另先將茄子過油,減少變色及變黏稠的口感特性,再和相同類型的食材──番茄拌炒,用氣味較重的食材壓過茄子獨有的味道,最後再鋪在孩子喜愛的蒸蛋料理上。
  • 苦瓜:刨去苦瓜內部會引起苦味的白色內膜,川燙多遍,再加上有鮮味的食材,如:蛤蜊、香菇及雞翅,讓苦瓜隱身於天然地好滋味中。

面對上述兩樣挑戰性極高的食材,林函儀營養師與林冠宏廚師並非硬是塞入菜單期望孩子品嘗,而是藉由「藏味、藏身」引導孩子入口,減少挑食和剩食。

為什麼要惜食 ── 食育教學的重要性

除了在「吃」這件事情上善加用心,新埔國小、林函儀營養師及廚房夥伴,在「惜食活動」的開展上也別出心裁,藉由雙向行動讓孩子們減少食物浪費。

林函儀營養師與我們分享,在「班班空桶競賽」之前,班級廚餘量確實較大,但在食育教學之後,當孩子瞭解「為什麼不能有廚餘、應該要對食物負責」等惜食概念,並參觀了學校的廚房和廚餘機,認識食物末端的處理過程,孩子便能從中回推及思考:我們需要的食物量究竟是多少?


新埔國小的廚餘機

林函儀營養師也會用「S、M、L」等規格來制定班級的食用量,如:舞蹈班的主食食用量較少,餐桶外便標示 XS。如此簡單的標示利於廚師們記憶,輕鬆就能記得哪個班級食用量多、哪個班級食用量少。

林函儀營養師更自行開發《低碳廚房》桌遊,讓孩子認識「減碳」。透過互動設計引導孩子學習購買地產地消的食物,理解進口食材雖然較為便宜,但碳排放量較高等概念,帶領孩子一起吃在地、減少碳排放。


林函儀營養師自製的《低碳廚房》桌遊


搭配《低碳廚房》桌遊的學習單

從廚房到餐桌 ── 最想對孩子說的話

所謂的「吃光光料理」,並不是因為孩子們突然變得挑食,而是因為背後有一群人用著巧思與巧手,投入無數心力與創意,讓那些孩子們原本避之不及的食材,搖身一變成為餐盤上的美味料理。透過巧妙的烹調方式、精心設計的菜色搭配,以及循序漸進的食育教學,讓孩子與食物的關係潛移默化地被重新塑造。

「我希望小朋友可以好好享受每一天地一切,食物包含生活,好好地長大!珍惜現在所有的一切。」林冠宏廚師廚師在採訪最後感性地說。

「盡量把營養午餐吃光光,好好健康地長大!」林函儀營養師滿載心意地叮囑。

學校午餐不僅是一頓飯,更是一場用味蕾與心意交織出的飲食教育。孩子們吃下的不僅是營養,更是無數人的用心與愛心。

競賽組—新北市新埔國民小學

選手|林函儀(營養師).林冠宏(廚師)

作品|紅米五香飯、蒜味奶燉豬、雙茄肉醬蒸蛋、枸杞鮮菠菜、鳳梨蛤蠣鮮瓜湯、香蕉

對象|國小四至六年級

永續發展目標|SDG3–良好健康與福祉.SDG12–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SDG13–氣候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