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王章逸
說到大甲你會想到什麼呢?除了著名的農特產品「芋頭」外,就是香火鼎盛、每年繞境都滿滿人潮的「大甲鎮瀾宮」了。位在台中市大甲區的華龍國小隊伍,以這兩個地方特色出發設計菜單,準備在學校午餐大賽帶著大家一起神遊大甲,品嚐媽祖出巡的味道。
廚師梁婷姿是華龍國小的校友,兒子目前正就讀華龍國小,而媽媽也在華龍國小的學校廚房服務,在學校看見難得的三代同堂景象。婷姿加入學校廚房的工作可以說是源自母親的傳承。原本是廚藝小白的他對於廚房業務不慎熟捻,剛好碰上學校廚房有空缺,媽媽引路詢問,他便加入並主要負責食材前處理的工作。
跟母親在同一個廚房工作是婷姿迅速學會廚務的關鍵。親近的人教學得自然也快,她笑說:「以前只會站在媽媽旁邊看,現在居然能煮出 500 人的午餐,反而不會煮 10 人份的了。」這次參賽對她來說是很大的挑戰,更是展現自己努力成果的機會:「我希望透過這個比賽讓我對廚藝更有自信,也讓小孩看見媽媽不同的一面」婷姿表示。
隊伍中另外一位成員是任職專案經理的彭筱晴。筱晴過去曾在餐飲業服務,因緣際會來到台中大甲區擔任學校午餐的專案經理人。雖然沒有營養專業背景,但他的投入與親力親為讓他迅速熟悉學校午餐業務,甚至開始在學校舉辦食育相關活動。會進入到學校服務,是他看見這個職位的學習機會:「我認為專案經理的角色就是擔任bridge,協助學校廚房各項業務的溝通協調,也因此會有大量學習的機會,這對我這個階段的職涯來說是很不錯的學習與資源」。
本著這樣的理念,筱晴積極發展與午餐相關的嘗試,參加學校午餐大賽就是其中之一。雖然去年投件失利沒能進到決賽,今年度再次參賽成功進入發表組的決賽。回想準備的心路歷程,他表示:「其實我一直很猶豫要不要參加,因為要參加比賽,勢必得調整原本工作的安排與比重。今年持續參加的原因,是我想跟午餐廚房的廚師一起跟其他學校進行交流,看看別人怎麼做」
華龍國小隊伍設計的午餐食譜,從命名到食材都有滿滿的大甲風情。米香芋福、繞境之味燻金豬、青花好團圓、海味鮮蔬羹、聖女駕到,看菜色的名字讓人以為是鎮瀾宮推出的特色菜單。
主食「米香芋福」是學校午餐難得一見的米食料理。大安溪沿岸是種植許多芋頭,其中大甲是最負盛名的芋頭產地,而稻米則是大甲地區另個積極發展的農作物。午餐食譜的主食結合這兩個地方物產,別出心裁的芋頭糕將成為這屆大賽的創意亮點。
主菜「繞境之味燻金豬」則是結合繞境小吃以及減碳理念的料理。為什麼這是繞境之味呢?筱晴表示:「媽祖遶境時常有石板烤肉的攤位,因此想在學校午餐呈現看看」,這道料理的豬也其來有自,他們選用大安區生產且具備產銷履歷的「安諾豬ANZO Pork」,品質安全的肉品又有最低的碳里程,美味與永續兼具。遶境煙霧的「燻」味以煙燻豆包呈現,選用豆包也有其用意:「我本身是素食者,對我來說豆製品是能補充蛋白質又相對低碳、環保的食材。但學生並不喜歡豆製品的豆味,因此選用不同風味煙燻的豆包增加孩子的接受度。」筱晴表示。
這套結合信仰文化以及地方食材的菜單饒富興味,這樣的設計無非是希望能讓孩子更喜歡學校午餐,而這也是他們推廣惜食的第一步:「我們的焦點其實就是放在孩子身上,鼓勵他們探索不同的味道,吃更多、吃光光就是最珍惜食物的方式」。
最後,聊到要對孩子們說的話。既是校友、又是學生家長,有多重身份的婷姿表示:「希望大孩子們可以多吃一點,不要太在意減肥這件事。小小孩的話則是要多吃菜,才會長高長壯」。
而認真投入學校午餐業務的專案經理人筱晴,想起站在廚餘桶旁的光景說道:「每一口吃進去的食物都是健康、平衡的來源。希望孩子們盡可能地吃,但也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我覺得每次我在廚餘桶旁邊的時候,他們壓力都很大。」
發表組—臺中市華龍國民小學
選手|彭筱晴(專案經理).梁婷姿(廚師) 作品|米香芋福、遶境之味燻金豬、青花好團園、好味鮮蔬羹、聖女駕到 對象|國小四至六年級生 永續發展目標|SDG12—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SDG13—氣候行動
選手|彭筱晴(專案經理).梁婷姿(廚師)
作品|米香芋福、遶境之味燻金豬、青花好團園、好味鮮蔬羹、聖女駕到
對象|國小四至六年級生
永續發展目標|SDG12—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SDG13—氣候行動
文/圖:王章逸
說到大甲你會想到什麼呢?除了著名的農特產品「芋頭」外,就是香火鼎盛、每年繞境都滿滿人潮的「大甲鎮瀾宮」了。位在台中市大甲區的華龍國小隊伍,以這兩個地方特色出發設計菜單,準備在學校午餐大賽帶著大家一起神遊大甲,品嚐媽祖出巡的味道。
三代同堂,張羅華龍國小午餐的一家人
廚師梁婷姿是華龍國小的校友,兒子目前正就讀華龍國小,而媽媽也在華龍國小的學校廚房服務,在學校看見難得的三代同堂景象。婷姿加入學校廚房的工作可以說是源自母親的傳承。原本是廚藝小白的他對於廚房業務不慎熟捻,剛好碰上學校廚房有空缺,媽媽引路詢問,他便加入並主要負責食材前處理的工作。
跟母親在同一個廚房工作是婷姿迅速學會廚務的關鍵。親近的人教學得自然也快,她笑說:「以前只會站在媽媽旁邊看,現在居然能煮出 500 人的午餐,反而不會煮 10 人份的了。」這次參賽對她來說是很大的挑戰,更是展現自己努力成果的機會:「我希望透過這個比賽讓我對廚藝更有自信,也讓小孩看見媽媽不同的一面」婷姿表示。
想為學校做更多!參加午餐大賽與他校進行交流
隊伍中另外一位成員是任職專案經理的彭筱晴。筱晴過去曾在餐飲業服務,因緣際會來到台中大甲區擔任學校午餐的專案經理人。雖然沒有營養專業背景,但他的投入與親力親為讓他迅速熟悉學校午餐業務,甚至開始在學校舉辦食育相關活動。會進入到學校服務,是他看見這個職位的學習機會:「我認為專案經理的角色就是擔任bridge,協助學校廚房各項業務的溝通協調,也因此會有大量學習的機會,這對我這個階段的職涯來說是很不錯的學習與資源」。
本著這樣的理念,筱晴積極發展與午餐相關的嘗試,參加學校午餐大賽就是其中之一。雖然去年投件失利沒能進到決賽,今年度再次參賽成功進入發表組的決賽。回想準備的心路歷程,他表示:「其實我一直很猶豫要不要參加,因為要參加比賽,勢必得調整原本工作的安排與比重。今年持續參加的原因,是我想跟午餐廚房的廚師一起跟其他學校進行交流,看看別人怎麼做」
吃午餐陪媽祖出巡,以大甲食材與傳統文化設計的惜食菜單
華龍國小隊伍設計的午餐食譜,從命名到食材都有滿滿的大甲風情。米香芋福、繞境之味燻金豬、青花好團圓、海味鮮蔬羹、聖女駕到,看菜色的名字讓人以為是鎮瀾宮推出的特色菜單。
主食「米香芋福」是學校午餐難得一見的米食料理。大安溪沿岸是種植許多芋頭,其中大甲是最負盛名的芋頭產地,而稻米則是大甲地區另個積極發展的農作物。午餐食譜的主食結合這兩個地方物產,別出心裁的芋頭糕將成為這屆大賽的創意亮點。
主菜「繞境之味燻金豬」則是結合繞境小吃以及減碳理念的料理。為什麼這是繞境之味呢?筱晴表示:「媽祖遶境時常有石板烤肉的攤位,因此想在學校午餐呈現看看」,這道料理的豬也其來有自,他們選用大安區生產且具備產銷履歷的「安諾豬ANZO Pork」,品質安全的肉品又有最低的碳里程,美味與永續兼具。遶境煙霧的「燻」味以煙燻豆包呈現,選用豆包也有其用意:「我本身是素食者,對我來說豆製品是能補充蛋白質又相對低碳、環保的食材。但學生並不喜歡豆製品的豆味,因此選用不同風味煙燻的豆包增加孩子的接受度。」筱晴表示。
多吃就是最好的惜食
這套結合信仰文化以及地方食材的菜單饒富興味,這樣的設計無非是希望能讓孩子更喜歡學校午餐,而這也是他們推廣惜食的第一步:「我們的焦點其實就是放在孩子身上,鼓勵他們探索不同的味道,吃更多、吃光光就是最珍惜食物的方式」。
最後,聊到要對孩子們說的話。既是校友、又是學生家長,有多重身份的婷姿表示:「希望大孩子們可以多吃一點,不要太在意減肥這件事。小小孩的話則是要多吃菜,才會長高長壯」。
而認真投入學校午餐業務的專案經理人筱晴,想起站在廚餘桶旁的光景說道:「每一口吃進去的食物都是健康、平衡的來源。希望孩子們盡可能地吃,但也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我覺得每次我在廚餘桶旁邊的時候,他們壓力都很大。」
發表組—臺中市華龍國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