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儒瑋
你要去搭船嗎?上車吧!
當我正在望安島上奔跑,腦海中不斷盤算著如果真沒搭上末班船的話該怎麼辦時,突然身旁停了一台小巴,有人搖下車窗向我搭話。
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是同樣要前往港口的望安國中教職員。他們大概是看到怎會有一個傢伙像笨蛋般在冬季的島上氣喘吁吁地跑著,而心生憐憫吧。
那就太謝謝了!
是來玩的嗎?
呃,其實是來工作的。上午剛到望安國小拜會葉校長,了解離島的學校營養午餐狀況。
是喔,怎麼不來我們學校?
哎呀,這次的採訪行程很匆促,從決定到出發不到一星期,實在很不好意思。之後還會再回到這裡的啦,屆時一定去拜訪!
下車後,怕我不知道在哪裡買票,同行的學校職員還親自帶我到港口旁全家便利商店購票。
在東北季風呼呼作響的時節,這已不是第一次接受到澎湖人伸出的熱情援手。
圖:走在望安島上遇見的羊
11月初,當第三屆臺灣學校午餐大賽後續事宜告一段落後,心想趁著距離年底結案還有一小段空檔,不論如何,一定得開始延宕已久的離島見學計劃。
先做了再說。
如果說學校午餐倡議行動一路走來有什麼座右銘的話,大概就是這個吧!
參考手上有的澎湖學校午餐文件與查閱網路相關資料之後,初步擬定的採訪名單包含:今年九月剛啟用澎湖首座供膳中心的馬公市五德國小、推廣食魚教育的西嶼鄉合橫國小、位處離島的望安國小,加上縣府公職營養師及馬公國中新就任的營養師。
然而,身為與澎湖學校毫無連結的台灣民間組織工作人員,該怎麼著手進行呢?直接打電話似乎過於唐突,於是決定先寫信。
一查發現,登楞,這三所學校官網上全都沒有提供電子郵件信箱!
不過,拜社群媒體興盛之賜,學校粉專倒是挺活躍的。雖然常有人批評傳私訊並不是很有禮貌的做法,但如今也只能先這樣了。
不得不說,當收到五德國小蕭志榮主任的回訊時,還有點半信半疑,真的願意讓我去採訪嗎?直到後來通過電話敲定日期,心中大石才得以落下。
至於離島的望安國小,則是臨上飛機前的幾個小時,才正式宣告底定。
為了我的採訪,五德國小的翁清課校長及蕭志榮主任,不但詳細解說新啟用的澎南區國民中小學供膳中心,還特別找出手寫的百年校史,以及分享拍攝於五十年前的珍貴第一代學校廚房老照片。而當看到我訝異於二十多年的學校餐盤還保留至今,更二話不說大方相贈。
圖:五德國小的翁清課校長正解釋未來如何解決平台與運餐車間的高低落差。
望安國小的葉啟賢校長,除了帶我參觀這學期剛啟用的學校農園,還招待美味的營養午餐(真的很好吃!)。採訪過程中聽他分享教育理念,促使我不禁回頭思索著當時發起學校午餐倡議行動的初衷。訪談結束後,我提及想到花宅聚落走走,他隨即拿出機車鑰匙,說騎車去比較快!(至於路上狂奔,那是後話了。)
比較可惜的是,我剛好與要到臺灣參加午餐研習的兩位學校營養師擦身而過。不過她們即使在忙碌的公務行程中,仍然很有耐心地在電話中解釋澎湖學校午餐的現況,以助於我在啟程之前不至於瞎子摸象。
而後來能採訪到負責供應學校食材的金寶商行,也多虧了馬公國中周慧娟營養師的引介。
說到金寶商行的採訪,那還真是有點丟臉。
第一天離開五德國小後,我在沙港的小七裡嘗試著撥電話碰運氣,沒想到張文亮老闆一口答應,只是希望我能盡快趕到。
我做這一行已經四十年了,只去過臺灣三次。為什麼?市場一年只休農曆新年一天,怎麼走得開? 供應午餐食材這件事,就是能幫忙的盡量幫,小朋友的營養成長很重要。還沒想過要退休,就是一天一天盡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我做這一行已經四十年了,只去過臺灣三次。為什麼?市場一年只休農曆新年一天,怎麼走得開?
供應午餐食材這件事,就是能幫忙的盡量幫,小朋友的營養成長很重要。還沒想過要退休,就是一天一天盡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圖:位於北辰市場的金寶商行,張文亮老闆(右一)以及下午時分來幫忙的街坊鄰居。
隔天前往望安國小,從事學校午餐工作十多年的侯瑞萍廚師也說著類似的話。
小朋友都很可愛,我就是每天負責讓他們吃飽別餓著,還有很多要學的地方啦。
臨時起意去參加的夜間講座,聽見投身海洋環境教育的年輕朋友眼睛發亮地聊著夢想;還遇見剛調至澎湖、滿心熱情的年輕縣府公務員,說著超級感人的話:
初來乍到,至少要待六年,所以盡量參加不同在地團體舉辦的活動,希望能多多了解地方上的人事物。
倉促成行的澎湖學校午餐採訪計畫,如果沒有這些來自四面八方、近似奇蹟般的溫暖支援,很可能我就只能在冬日島上鬰悶地望海領教狂妄的東北季風,如同十多年前天天看著港口數饅頭的那般。
來到望安的貴賓我們都會以禮相待。 能夠有機會幫助你,也是我們的榮幸。
明年起,我們也會開始規劃食魚教育課程!
謝謝你的報導,更期待接下來的專案合作。
回到臺灣,手機裡陸續收到澎湖夥伴們傳來的各式訊息。
寫著這篇後記的此刻,受東北季風影響對外交通中斷二週的蘭嶼終於復航,總算解決了面臨斷炊的學校午餐食材與瓦斯不足的困境。
對於離島,知道的,永遠太少。
充滿挑戰的2020年,從不同的角度看,或許正是提供了無法遠行外出的我們,一個重新向內審視的寶貴機會吧。
圖:讓我忘記時間而在島上狂奔的花宅聚落
文|陳儒瑋
當我正在望安島上奔跑,腦海中不斷盤算著如果真沒搭上末班船的話該怎麼辦時,突然身旁停了一台小巴,有人搖下車窗向我搭話。
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是同樣要前往港口的望安國中教職員。他們大概是看到怎會有一個傢伙像笨蛋般在冬季的島上氣喘吁吁地跑著,而心生憐憫吧。
下車後,怕我不知道在哪裡買票,同行的學校職員還親自帶我到港口旁全家便利商店購票。
在東北季風呼呼作響的時節,這已不是第一次接受到澎湖人伸出的熱情援手。
先做了再說
11月初,當第三屆臺灣學校午餐大賽後續事宜告一段落後,心想趁著距離年底結案還有一小段空檔,不論如何,一定得開始延宕已久的離島見學計劃。
如果說學校午餐倡議行動一路走來有什麼座右銘的話,大概就是這個吧!
參考手上有的澎湖學校午餐文件與查閱網路相關資料之後,初步擬定的採訪名單包含:今年九月剛啟用澎湖首座供膳中心的馬公市五德國小、推廣食魚教育的西嶼鄉合橫國小、位處離島的望安國小,加上縣府公職營養師及馬公國中新就任的營養師。
然而,身為與澎湖學校毫無連結的台灣民間組織工作人員,該怎麼著手進行呢?直接打電話似乎過於唐突,於是決定先寫信。
一查發現,登楞,這三所學校官網上全都沒有提供電子郵件信箱!
不過,拜社群媒體興盛之賜,學校粉專倒是挺活躍的。雖然常有人批評傳私訊並不是很有禮貌的做法,但如今也只能先這樣了。
不得不說,當收到五德國小蕭志榮主任的回訊時,還有點半信半疑,真的願意讓我去採訪嗎?直到後來通過電話敲定日期,心中大石才得以落下。
至於離島的望安國小,則是臨上飛機前的幾個小時,才正式宣告底定。
不吝伸出援手的陌生人
為了我的採訪,五德國小的翁清課校長及蕭志榮主任,不但詳細解說新啟用的澎南區國民中小學供膳中心,還特別找出手寫的百年校史,以及分享拍攝於五十年前的珍貴第一代學校廚房老照片。而當看到我訝異於二十多年的學校餐盤還保留至今,更二話不說大方相贈。
望安國小的葉啟賢校長,除了帶我參觀這學期剛啟用的學校農園,還招待美味的營養午餐(真的很好吃!)。採訪過程中聽他分享教育理念,促使我不禁回頭思索著當時發起學校午餐倡議行動的初衷。訪談結束後,我提及想到花宅聚落走走,他隨即拿出機車鑰匙,說騎車去比較快!(至於路上狂奔,那是後話了。)
比較可惜的是,我剛好與要到臺灣參加午餐研習的兩位學校營養師擦身而過。不過她們即使在忙碌的公務行程中,仍然很有耐心地在電話中解釋澎湖學校午餐的現況,以助於我在啟程之前不至於瞎子摸象。
而後來能採訪到負責供應學校食材的金寶商行,也多虧了馬公國中周慧娟營養師的引介。
堅守學校午餐第一線的職人
說到金寶商行的採訪,那還真是有點丟臉。
第一天離開五德國小後,我在沙港的小七裡嘗試著撥電話碰運氣,沒想到張文亮老闆一口答應,只是希望我能盡快趕到。
隔天前往望安國小,從事學校午餐工作十多年的侯瑞萍廚師也說著類似的話。
臨時起意去參加的夜間講座,聽見投身海洋環境教育的年輕朋友眼睛發亮地聊著夢想;還遇見剛調至澎湖、滿心熱情的年輕縣府公務員,說著超級感人的話:
那些未來的可能
倉促成行的澎湖學校午餐採訪計畫,如果沒有這些來自四面八方、近似奇蹟般的溫暖支援,很可能我就只能在冬日島上鬰悶地望海領教狂妄的東北季風,如同十多年前天天看著港口數饅頭的那般。
回到臺灣,手機裡陸續收到澎湖夥伴們傳來的各式訊息。
寫著這篇後記的此刻,受東北季風影響對外交通中斷二週的蘭嶼終於復航,總算解決了面臨斷炊的學校午餐食材與瓦斯不足的困境。
對於離島,知道的,永遠太少。
充滿挑戰的2020年,從不同的角度看,或許正是提供了無法遠行外出的我們,一個重新向內審視的寶貴機會吧。
圖:讓我忘記時間而在島上狂奔的花宅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