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軍專訪】張緁洳:即使做著不顯赫的工作,一樣能站上全國舞台!

文|黃嘉琳

梓庭、妍蓁,媽媽做到了!

從歷屆冠軍手上接過獎盃,眼淚奪眶而出的張緁洳營養師站在頒獎台上,說出這句話。

參加第四屆臺灣學校午餐大賽是場硬仗,除了原本就有的一關一關挑戰,參賽團隊還得考量在疫情中的諸多變數來應變,和這次公布時令所有人瞠目結舌的主題—「吃一口永續」。

磨劍多年一舉奪冠

吃個營養午餐還得對接上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

服務於台中市西區忠信國小的張緁洳營養師在訪談時不經意的透漏,雖然前三次大賽都相當關注,也會找得獎菜色和團隊的資料來研究,但總覺得自己還沒有準備好,也不敢貿然參賽。

2021年大享食育協會公布第四屆比賽將如期舉行時,所屬的團膳公司昱品美食主管鼓勵她和大廚蘇家弘來報名,她就開始認真地找資料、做功課,營養午餐的備製和管理她有專業,但對SDGs卻一知半解,著實花了不少功夫才提出菜單發想。

團隊以4到6年級學童為用餐對象,設計的作品是味噌鮮筍湯和海芽芝麻飯搭配菇菇雞很芒、番茄玉米肉燥、有機小松油菜等三道菜,加上餐後水果火龍果。

餐點所傳達、對應的永續發展目標是SDG2–消除飢餓、SDG12–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及SDG14–水下生命。

無數練習換來甜美果實

回想起來,說自己人生奉行「老二哲學」和「做就對了」的緁洳,一步一腳印的努力,為專業生涯留一個紀念;更是想透過這個機會,讓就讀國小的一兒一女看到媽媽的工作付出:

我們在做甚麼,小孩子也看得到,讓他們體會媽媽是很努力才有站在台上的機會。

不過,走上這個舞台奪得第一的冠冕,委實不容易。

緁洳和夥伴阿弘廚師形容他們在台下坐著坐著,一直到第二名、第三名公布時刻,

都沒得到任何獎項,我跟廚師互看,還回頭看陪我們來比賽的同事,想說啊坐到最後都沒有念到我們的名字。

所以,當宣布她們竟然奪冠,一時之間情緒很激動,酸甜苦辣的心情湧上,眼淚便撲簌簌落下,看著同時站起來要上台領獎的阿弘廚師,他的眼眶也泛紅啊!

這激動並非沒由來,當問及緁洳營養師和阿弘廚師在賽前練習的情況,她搖搖頭說,次數多到也記不得了。

自從九月十四日大享同事來做賽前採訪,她們便去買了俗稱「黑鍋」的中式炒鍋,這鍋平常在團膳大量供餐裡用不到,但卻學校午餐大賽專業烹飪比賽場地裡的標準配備,兩人一個禮拜安排練習至少2到3次,還找來公司的食品技師、衛生管理人員及資深營養師參與觀察建議,

阿弘大廚不只會中餐,還有西餐背景,因此他口味抓得很快,我們練習的時候就要注意流暢度,透過其他人的協助,看到自己準備時無法注意的盲點。

在訪談中緁洳強調,學校午餐的服務和參賽一樣,團隊合作是關鍵。

例如常用於學校供餐裡的蔬菜限制很多,這次的菜單裡的小松油菜,就不是每個人都喜愛的選項,因為有小朋友對油菜烹調後的苦味不太接受,總不能只出孩子們的心頭好高麗菜啊,且台中市每周都有一道有機蔬菜,小松油菜必然會出現,該如何克服呢?

緁洳說,很感謝忠信國小的公職營養師莊巧筠,掌握機會為孩子進行食育教學,從營養和食農的角度來循循善誘,鼓勵小朋友多嘗試。此外,廚房裡的用心亦不可少,其中一個手法是先用柴魚熬高湯,用熱湯川燙,盡量去掉油菜的苦味後再拌醬料,想各種方法來讓大鍋大灶出爐的青菜好吃,提高學生們的接受度。

團隊默契決勝負

講到食育,學校午餐大賽裡的這項比拚「還真的是為難廚師了!」緁洳營養師和阿弘廚師在食育教學的展現中規中矩,但這短短五分鐘的考驗並不小,回想起夥伴賽前的緊張多半來自於食育教學的上台支援,忍不住笑意。

她解釋,廚師的專業是烹飪,但阿弘廚師花在食育教學練習的時間比烹調時間更長:

因為腳本是我寫的,我萬一忘詞還可以自己變通,廚師就說他台詞要硬背得滾瓜爛熟現場不要出錯。

為了更好的準備,賽前最後一周,她們甚至在拿出中餐丙級技術士證照考試規範來研究,所以當抵達比賽會場長庚科技大學的烹飪教室場地時,便能根據現場的方位和設備,兩人立刻商討和修改策略,安排好第二天比賽時動線規劃。

用心設計的菜單中三菜一湯一飯裡得關照到市場滯銷的芒果生產者、孩子們愛吃的菜色、營養均衡與挑戰不討喜蔬菜,還想要把買成品貴鬆鬆又不能把關用油品質安全的海苔酥在廚房裡自己做出來……

在不熟悉的廚房裡操作,不只有時間壓力,更得在評審全程緊盯錙銖必較打分數的眼光下穩住,九十分鐘能完美呈現幾乎是不可能的事。這得靠實力、抗壓性與賽前一次又一次的練習,張緁洳營養師和蘇家弘廚師的首獎得獎原因正是最好的詮釋:準備充分、表現穩健,兼具實踐與發展潛力。

我可以很驕傲地告訴他,媽媽雖然不是從事很顯赫的工作,但也能同樣站上全國舞台。

正如同在賽前訪問中的分享,營養師張緁洳這位地方媽媽真的做到了。

圖說:歷屆優勝營養師擔任頒獎貴賓。左起第三屆王思萍、第二屆蔡秀芳、第四屆張緁洳、蘇家弘與第一屆楊蕊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