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要面對的挑戰─臺灣學校午餐大賽觀察記

第四屆臺灣學校午餐大賽落幕後,我們邀請長庚科技大學保健營養系的大四學生賴廷翰、林佑麒,有可能未來會成為營養師的他們,分享連續兩屆擔任工作人員觀賽的感想。


文│賴廷翰、林佑麒

 

首先,感謝許青雲老師及大享食育協會再次給予我們機會,能夠連續參與兩次臺灣學校午餐大賽,從中觀摩入圍決賽選手的作品及比賽過程。

此次競賽地點恰巧是我們就讀的長庚科技大學,對我們而言交通問題十分方便自然不用說,而其他方面與去年有許多的不同,以下綜合出對於比賽的看法及兩次的差異之處。

在許老師於課堂中向同學們介紹臺灣學校午餐大賽前,我們沒有聽過這類比賽,大部分同學也是如此,也是因為許老師的介紹後,才能得以一窺比賽現場。

圖說:許青雲老師(中)與秀峰國小楊蕊萍營養師(右)在料理實作比賽前訪問選手。

而這項競賽在我們看來,確實如多位選手感言一樣,給予了踏入團膳業的營養師及廚師們一個發揮創意、表現自我的舞台,甚至有了上鏡的機會,對於營養師及廚師們,擁有莫大的意義及榮譽。

在大學的這段期間,也瞭解營養師這份職業大多都是往臨床、團膳、社區發展,在近幾年因自媒體及運動風氣盛行下,才有部分營養師轉往新興的領域發展,大多數還是以上述的三類為主。其中團膳營養師鮮少與民眾接觸,也導致大多數人都只擁有營養午餐不好吃等刻板印象,而透過這項競賽,可以讓多位營養師發表午餐的設計理念,藉此推廣食育,也可以讓更多人認識團膳營養師這個角色,是非常具有意義的。

圖說:冠軍由臺中市西區忠信國小榮獲,張緁洳營養師(左)與蘇家弘廚師(右)上台發表感言。

比賽過程中,因為場地觀賽人數的限制,我們僅能從玻璃窗觀察最靠近的上將食品,兩位廚師看出比賽中,默契、廚藝對於節奏掌握的重要性,但回到實際業界,團膳對食材的處理並不會像是一般餐廳一樣,一旦到了比賽環境中,廚藝跟俐落度對不熟悉廚房事務的營養師而言,會是非常大的挑戰。回到學校的學習經驗裡,這也是我們未來會面對的問題,儘管有團膳實驗課,看到多數同學在烹調技巧上,仍有進步空間。

圖說:上將食品公司林宗賢廚師(左)與朱克強廚師(右)

選手必須在各隊伍所屬縣市政府規範之食材成本內設計菜單,因此複雜的、樸素的食譜都看得到,其中有趣的不是看似複雜的菜單,而是融入當地特色的設計,像第二屆的石斑魚粥,就令人印象深刻。在去年比賽結果也證實了,並非成本高、複雜度高的菜單就會得到青睞,除了比賽過程中的失誤跟耗時外,還有菜單是否可用於團膳、選用符合當季的食材,亦為得分的關鍵要點。

今年比賽所在地為長庚科技大學外,主辦單位也邀請負責教授團膳的邱麗玲老師做為評審,在比賽過程中,老師也與我們討論了有關菜色口感與質地的搭配,這樣的看法是鮮少有人注意,卻很有趣的觀點。綜合所學與觀摩的內容,歸納出我們共同的心得與看法,再次感謝協會給予機會參與其中,相信透過協助及觀摩,能使學生們有更廣的視野及思考。

圖說:評審邱麗玲老師檢視作品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