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學校營養午餐歷史」 相關文章

【歷史】臺灣營養午餐吃饅頭、麵包之外,你知道學校還有麵食中心嗎?

於是中國農村復興委員會(農復會)在各地舉辦推廣示範會,邀請擅長製作麵食的專家,前往當地教導民眾如何使用麵粉進行料理。

【歷史】1966年,澎湖全面供應39所國校、19110份營養午餐!

澎湖縣三十九所國校的一萬九千一百一十位老師與學童,將從本五十五學年度起全面獲得供應營養午餐,首創全省先例。

【歷史】臺灣學校營養午餐老照片,重回半世紀前的校園食光!

這一次,我們要再介紹「國家文化資料庫」這個網站,或許你也有機會看到自己、長輩或的母校的身影喔!

【歷史】臺灣學校營養午餐歷史新聞,這裡查得到!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臺灣學校午餐的演進過程,可以前往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的「數位典藏服務網」,查詢歷史新聞報導。

【歷史】70年前的台灣學校營養午餐–脫脂牛奶和麵包!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出版的《生活‧話當年:1950、1960年代國家檔案影像專輯》書中,呈現戰後美援物資的麵粉、黃豆和奶粉進入校園的歷史。

【歷史】其實我不是三色豆:三色蔬菜成為臺灣學校營養午餐經典食材之路

學校午餐時間一到,打開餐桶看見三色豆,常會聽到此起彼落的哀號聲,它更是吃過學校午餐的學生們長大之後常「津津樂道」的回憶之一。

【歷史】臺灣民間學校營養午餐運動之路(2015.4~2018.8)

筆者以參與之個人經驗和觀察為主、相關文獻資料為輔等資料撰寫本文,呈現台灣校園午餐運動的某一切面,盼能拋磚引玉,有更多先進分享運動全貌,提供台灣風起雲湧在地行動鑑往知來之參考。從2005年至2018年,依事件發展可約略劃分為六大時期:校園午餐家長培力運動、食農教育萌芽及在地食材供應計畫、主管機關落實校園午餐政策、非基改校園午餐與第二波家長培力行動、非基改學校午餐入法及促進東亞交流。

【歷史】臺灣民間學校營養午餐運動之路(2012~2015.3)

前言:筆者以參與之個人經驗和觀察為主、相關文獻資料為輔等資料撰寫本文,呈現台灣校園午餐運動的某一切面,盼能拋磚引玉,有更多先進分享運動全貌,提供台灣風起雲湧在地行動鑑往知來之參考。從2005年至2018年,依事件發展可約略劃分為六大時期:校園午餐家長培力運動、食農教育萌芽及在地食材供應計畫、主管機關落實校園午餐政策、非基改校園午餐與第二波家長培力行動、非基改學校午餐入法及促進東亞交流。

【歷史】臺灣民間學校營養午餐運動之路(2005~2011)

筆者以參與之個人經驗和觀察為主、相關文獻資料為輔等資料撰寫本文,呈現台灣校園午餐運動的某一切面,盼能拋磚引玉,有更多先進分享運動全貌,提供台灣風起雲湧在地行動鑑往知來之參考。從2005年至2018年,依事件發展可約略劃分為六大時期:校園午餐家長培力運動、食農教育萌芽及在地食材供應計畫、主管機關落實校園午餐政策、非基改校園午餐與第二波家長培力行動、非基改學校午餐入法及促進東亞交流。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