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午餐究竟如何定位?日韓等國如何面對重要議題、破解難題、和規劃長期推進目標與細緻推進,值得我們參考,學習他山之石的因應之道,在施政時匯聚公眾意見,訂立出符合國情、切合教育現場的國家政策。
【採訪通知】
【日期】2019年10月18日
【發布】社團法人大享食育協會
臺日韓行動連線—食.農改革願景工作坊
本會繼2018年5月首度舉辦「台日韓食刻—學校午餐與非基改行動」工作坊後,為持續促成臺日韓三國食農議題改革的交流,今年與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合作,再度邀請日本與韓國專家學者及實務工作者來臺,從政府中央施政改革、官學合作的公民參與到民間組織和地區發起行動的
有沒有想過空服員、學校廚師、早餐店店員為什麼大部分都由女性擔任?對於他們的想像是什麼?已婚女性勞動者下班後在做什麼?
造成南韓社會轟動的小說《82年生的金智英》作者趙南柱,於今年二月在臺灣出版短篇小說集《她的名字是》,描繪女性的多種面貌。其中〈廚師的便當〉連結南韓今年7月初發動罷工事件,以及台灣廚工面臨的現況,可反映出「非正職」的勞動困境。
編按:本文由大享食育協會委託資深翻譯工作者蕭佩均摘譯韓國《學校給食法》法規條文,如欲引用,請務必註明「資料來源」及「翻譯者」。
譯者|蕭佩均 ◆ 整理|大享食育協會
韓國在2000年已全面供應從國小到高中的學校午餐。由於食物中毒事件頻傳,關心學校午餐議題的家長從2002起展開一連串公民草根運動,要求地方政府制定學校供餐條例,規範使用優良農產品改善供餐品質,並設置供餐支援中心。韓國政府在2006年大幅修改《學校給食法》,呼應公民運動的訴求,還將學校供餐直營原則及營養教師配置的規定納入,使學校供餐具備更完整的制度基礎。
來自日本、韓國與台灣的全國反基改民間團體於2018年5月8日,正式簽署《2018年台日韓反基改運動連線宣言》。
韓國友善環境免費供餐草根國民連線常任代表朴仁淑於5月8日訪台,在「台日韓食刻」工作坊中分享民間如何發揮由下而上的力量,促成韓國推動免費校園午餐,繼而落實供應在地友善環境食材,並一步步邁向非基改校園午餐目標的歷程。
同處東亞的台灣、日本、韓國,學童飲食安全問題始終備受各界關注。為此,民間組織發起各種不同草根行動。台灣借地方選舉之際倡議非基改校園午餐、韓國推動使用環境友善食材的免費學校午餐、日本知名主廚則為傳承世代間逐漸消失的和食文化而主動進入學校。
【國際交流】從學校營養午餐出發的社會倡議|黃嘉琳
學校午餐究竟如何定位?日韓等國如何面對重要議題、破解難題、和規劃長期推進目標與細緻推進,值得我們參考,學習他山之石的因應之道,在施政時匯聚公眾意見,訂立出符合國情、切合教育現場的國家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