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日韓反基改運動連線 用消費改變世界

文|黃沛云

基改作物上市逾二十年來,政治的、經濟的、安全的正反立場雖各有表述,然而來自民間一股反對的共識、力量早已凝聚成型。

來自日本、韓國與台灣的全國反基改民間團體於5月8日,以維護生物多樣性、保障糧食自主權、要求食物知情權為訴求,正式簽署《2018年台日韓反基改運動連線宣言》,希冀於全球「反孟山都行動(March Against Monsanto)」前夕,以國際結盟之勢,阻止基改作物入侵。

「韓國友善環境免費供餐草根國民連線」常任代表朴仁淑表示,三國間雖語言不通,但因反基改共識而能齊聚一堂,表示這並非單一國家所遭遇的問題。基改食品關乎各國孩子們的未來,台、日、韓一定要團結一致,維持緊密的交流合作。

於此同時,台灣立法院也在當日三讀通過《有機農業促進法》,無異為對台灣反基改民間力量,增添一雙有力的羽翼。

日本:阻止基改小麥、登錄無基改農區、調查野外自生基改油菜

代表日本全國民間聯盟—「我們不要基改食品!運動(遺伝子組み換え食品いらない!キャンペーン)」的天笠啓祐老師說,早於1975年,他就已在雜誌中提出對基改試驗的警告,是日本國內首次公開反對基改的報導。但當年一般民眾普遍對基改不了解,因此他認為勢必得發起倡議運動,才能喚醒大家的注意。

1996年,美國正式開始商業化種植黃豆、玉米、油菜等基改作物。同年,「我們不要基改食品!運動」民間組織正式成立,以維護食品安全為主要倡議,輔以環境破壞、種子專利被獨佔剝奪農民權利等訴求。

因此當2004年孟山都公司對日本提出輸入基改小麥的要求時,由天笠老師帶領的「我們不要基改食品!運動」隨即 起公民連署行動,帶著兩百萬份連署書拜訪美國、加拿大政府,最終成功阻止此事。

2005年,自滋賀縣開始日本非基改農區行動,由生產者於自己的田間立牌宣示絕不種植基改作物,截至今年2月27日為止,登錄非基改農區的總面積為95,526.22公頃,約為全國農地面積的2%。

不過,同時間他們也在日本廢棄的加油站地上、路旁開始發現整排野生的基改油菜,起因為來自卡車運送掉落或鳥類食用後排出的基改油菜種子四處散播,汙染遍及日本全境。為此,他們亦號召展開基改油菜自生污染的民間志願調查行動,試圖引發更多民眾關注基改汙染議題。

「為了獲得基改作物的龐大的商業利益,卻讓生態環境付出極為昂貴代價。我曾在印度看過基改棉花田,整片田中沒有任何昆蟲鳥獸的蹤影,對於生命被用如此粗糙的方式對待,棉花價值也簡化成僅用金錢來衡量,心中感到十分憂傷。」天笠老師如此說道。

韓國:永遠搶在前頭的民間行動

身為「韓國反GMO全國行動(한국 GMO반대전국행동)」執行委員長的吳世英,已是第二次來到台灣分享韓國反基改公民行動的進展。他提到,今年3月12日由民間發起要求文在寅總統履行「基改食品完全標示制度」、「公共供餐與學校午餐不得使用基改食品」、「重新檢討非基改食品標示規範」等競選承諾的連署行動,在一個月的期限之內獲得216,886人的支持。

「因為文在寅總統是韓國國民燭光革命所誕生,人民對他有許多深切期待。不過很可惜的是,就在我上台分享的前一刻,收到來自青瓦台對此連署的回應,竟然與之前政府的說法如出一轍,讓人覺得遺憾。」吳世英執行委員長用略帶憤怒的語氣,帶來韓國此刻最新的進展。「不過,一些韓國地方政府則已開始自主推動無基改校園食材的運動。」

2017年,位於韓國京畿道的光明市編列4億韓元補助經費,要求學校午餐食材中的油、大醬、辣椒醬、韓式傳統醬油、醬油、玉米等品項,都須使用非基改製品,創下全國首個全面提供國小、國中到高中無基改學校午餐的先例, 

此外,京畿道首府水原市也自主宣告將於2019年編列預算6億5千萬韓元、2020年擴大編列16億韓元,補助學校將午餐中使用的油、大醬、辣椒醬、韓式醬油、醬油等五種基改比例較高的食材,全面替換為非基改品項。

台灣:走出大量食用基改黃豆的困境

工作坊最後,則由台大農藝系榮譽教授郭華仁,同時也是台灣無基改推動聯盟的催生者,來分享台灣民間基改運動歷程。

1996年美國批准基改黃豆及玉米的商業化種植許可;2000年,一份由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公布的調查檢驗報告指出,台灣市售豆腐與豆漿全都驗出含有基改食品原料成份。同年,行政院衛生署首次訂定基因改造食品安全評估方法;2001年,台灣政府公告使用基改黃豆、玉米原料的包裝製品需標示;2002年,行政院衛生署才正式核准基改黃豆進口。

郭老師表示,他自2003年成立「GMO面面觀」網站,發布關於基改議題的各種科普知識、媒體報導與風險評估等資訊,希望讓台灣民眾擁有更多對基改議題與食物的知情權力。

2008年,由主婦聯盟基金會、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綠色陣線協會及台大農藝系種子研究室組成「台灣無基改農區推動聯盟」(台灣無基改推動聯盟前身),銀川永續農場宣告成為台灣第一個無基改農區。同年,出版「基因改造與非基因改造作物大不同」摺頁。然此時期,雖有透過記者會、論壇等方式進行倡議,民調顯示仍有四分之一的社會大眾沒聽過基改作物。

2010年,台灣進入食安風暴期,幾乎每年都有大型食安事件發生,消費者開始高度關注生活中的食品安全問題,基改議題開始受到重視。2014年《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正式將基因改造食品列入法律規範;2015年,《學校衛生法》修法,禁止校園午餐使用基改食材;2016年,基改食品標示新制全面上路,除原有包裝食品之外,散裝食品、食品添加物與高層次加工品也全面納入規範。

「不過,台灣最嚴重的問題在於大量食用基改飼料級黃豆。」郭華仁老師說道。2013年,台灣人直接食用的黃豆有近九成都是基改品項,經過這幾年消費者意識的抬頭,業者進口非基改黃豆的比例一路急升至四成左右,何時能達到百分百的使用非基改黃豆,令人期待。

消費者的力量,顯然是能帶來改變的。期盼這一次台日韓的三國民間反基改運動組織的結盟,能更加厚實這股由下而上的草根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