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制定《學校給食法》:民間自主出版學校營養午餐主題刊物

編按:日本於1954年制定《學校給食法》,確立日本全國47個督道府縣學校供餐的中央層級法律規範。此系列文章茲以大享食育協會自籌備期起的2016年迄今與日本產官學界交流經驗為基礎,分享《學校給食法》通過近70年後,對日本學校供餐各層面所帶來的影響。


文|陳儒瑋

1954年6月,日本通過《學校給食法》,確立規範學校供餐的中央層級法規,影響範疇不僅止於學校供餐現場,更因而催生了《学校給食》與《学校の食事》兩本以學校營養午餐為主題的民間專業刊物。

《學校給食》發行史就是日本戰後學校供餐史

創刊於昭和29年(1954)8月23日《学校給食》雜誌,由全國學校給食協會負責發行。月刊採訂閱制,並不對外零售,每月發行量約2萬本,對象為學校營養師、校長、教師及關心校園飲食議題的一般民眾,目前每本含稅售價為978日圓(折合新台幣約255元),期數則來到驚人的798期(2021年5月)。

現任全國學校給食協會社長細井壯一先生在2018年12月接受本會訪問時談到,創社社長認為學校午餐攸關日本的未來,因此當《學校給食法》一通過後,便著手籌備《學校給食》月刊,希望提供學校營養師、校長、調理員等第一線人員完整的學校營養午餐資訊。

出版事業部部長望月章子小姐、同時也是細井社長的女兒表示,除了販售所得之外,廣告收入也是支撐出版社運作的重要力量,刊物內頁包括廚房設備、調味料、食品與食器等廣告,從中亦能窺見學校午餐牽涉的相關產業面向。

圖說:細井壯一社長(左)與望月章子部長(右),攝於2018年12月。

在「全国学校給食協会」網站的訂閱頁面中,可以閱覽從2011年8月號迄今的每期封面與目錄,主題包括食物浪費、國家政策、午餐菜單、食物中毒過敏、食育教學、災害應變等議題,清楚地描繪出學校營養午餐的多元面貌。

其中,針對2011年的東北震災事件,編輯部亦於2012年、2014與2016年分別製作災後一年、三年及五年的東北學校午餐專題。

圖片來源:全国学校給食協会網站

望月部長表示,與其他雜誌比較不同的是,《學校給食》編輯部站在學校午餐從業人員角度,呈現震災導致學校廚房硬體損壞,再加上缺乏食材而無法製作出符合營養衛生規範的午餐,只能提供相對安全的麵包及牛奶的真實情況。藉由彙整凌亂的資訊並嘗試提供因應對策,陪伴東北地區學校營養師度過這段史無前例的困境。

手上這本委由日本夥伴訂閱後轉寄台灣、甫於2021年4月出版的第797期刊物,主題即為探討東北震災十週年後,福島縣學校午餐一路走來的歷程。

《學校的食事》專注提升學校午餐人員專業力

1968年9月,《學校給食法》通過的14年後,另一本經典雜誌《學校的食事》躍上了日本學校供餐史的舞台。

《學校的食事》月刊由學校食事研究會負責發行,現任社長為創辦人阿部裕吉的兒子阿部裕之先生。在我們採訪當時的2019年12月,會內共有5名工作人員,其中包括負責報導事務的社長夫人阿部千佳女士、2位美編設計師、1位企劃編輯與1名料理專欄責任編輯。

來源:學校食事研究會網站

談起刊物的命名緣由,阿部裕之社長向我們說明,日文「食事」就是一餐的意思,雜誌編輯宗旨即是基於孩子們在學校吃到所謂「一餐」這樣的概念,認為學校午餐的精神就是應該教導小朋友擁有怎麼正確吃一頓飯的能力。因此,雜誌長期以來的目標就是提供第一線人員更充足的資訊,藉此提升專業能力,這樣就能讓小朋友獲取更均衡的營養。

阿部女士在旁補充解釋,由於日本學校午餐政策還是屬市、町、村的自治事項,所以雜誌的目標就是盡力提升日本整體學校營養師與調理員專業能力,這樣即使政策有區域之分,第一線從業人員們還是能於自身範圍內,提供學生更營養美味的午餐,以及豐富活潑的食育課程。

圖說:阿部裕之社長(左)與阿部千佳女士(右),攝於2019年12月。

兢兢業業陪伴著日本學校營養午餐從業人員走過半世紀的《學校的食事》,在傳統紙本媒體逐漸式微的今日,其辛苦可想而知。

談起到經營現況,阿部社長以略帶苦澀的口氣回憶起父親過世時,原本有想過是否要把雜誌社收起來算了,但因為自己是很喜歡文字的人,還是想持續經營下去,畢竟這個社會還是需要有第三方人員的立場來探究學校午餐議題。

不過他最後還是豪氣地說,像我們做這些事的人,在日本社會中很常被視為是怪人,但我不在乎,只要是雜誌能做的事,就應該努力下去!

用編輯力作學校午餐後盾

面臨當今日本家庭飲食習慣的改變,不在家用餐、不吃魚、少吃青菜與米飯的小朋友越來越多,因此身為教育一環的學校營養午餐,即顯得益發重要。

走過半世紀的《學校給食》與《學校的食事》雜誌,每一期的發刊,都在為負責學校營養午餐事務的第一線人員,注入一股又一股的支持力量。


#SDGs小教室

依照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發行學校午餐專門雜誌可達到:

  • 增進健康福祉(SDG3)
  • 推廣優質教育(SDG4)
  • 促進就業及經濟發展(SDG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