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自己有開始的勇氣—第八屆臺灣學校午餐參賽後記 by 朱倖槿營養師

文.圖|朱倖槿(臺中市清水國民小學營養師)

感謝大享食育協會承辦這麼有意義的活動,提供一個讓大家可以看見辛苦的午餐從業人員的舞台,這兩天的各項服務都讓我們備受尊榮,感謝之意三言兩語難以完整表達。

感謝一路上給予支持與鼓勵的每一個人。

第六屆冠軍廖巾儀營養師與陳祉妘廚師,以及第七屆冠軍張妏儀營養師與阿洲師,在我們確定進入決賽後,馬上不藏私的分享參賽經驗與眉角。

圖:第七屆大賽冠軍張妏儀營養師(左一)、阿州師(左二)無私指導我、康碧伶廚師(右三),以及另一組晉級隊伍華龍國小的梁婷姿廚師(右二)與彭筱晴專案經理(右一)。

圖:第六屆大賽冠軍廖巾儀營養師(右二)、陳祉妘廚師(右一)傳授秘訣。

感謝大秀國小陳守義營養師,提供與比賽會場相近的廚房設備讓我們多次練習。

感謝臺中市農業局陳河馬大哥,積極協助聯合各區農會,幫忙媒合臺中在地優質青農,其中潭子馬鈴薯青農江宥騰大哥,一知道我們要參加午餐大賽,馬上非常阿沙力的說要免費贈送馬鈴薯讓我們練習和比賽。

感謝教育局體健科郭汶甄營養師,過程中多次的加油打氣,「蔥蔥蔥~衝第一」的梗我真的超愛;感謝李思蓉營養師賽前驚喜外送「金榜題名中狀元」,為了奪冠我超認真吃光光;感謝超優質導師吳琬淳,賽前也是期中考前,還願意讓我們到班上進行食育教學演練,增加臨場經驗。

圖:金萱青茶+狀元糕=金榜題名中狀元

要感謝的人真的很多,萬分感謝大家願意成為我生命中的貴人。

最重要的,當然是要感謝我的好夥伴康碧伶,願意和我一起挑戰學校午餐大賽的最高殿堂,並享受比賽。

備賽有多辛苦,真的只有體驗過的人才會懂。除了每天例行的工作,還要延長工時不停的練習食育教學與烹飪技術,對身體與心理真的是很大的挑戰。不管最終成績如何,更重要&珍貴的是過程中我們的成長。套句妏儀營養師說的,努力不是想超越別人(雖然真的好想拿冠軍),而是想成為更好的自己,相信經過這段時間的成長,我們都有成為更棒的自己。

圖:上台前,氣勢不能輸。康碧伶廚師(右)和我正在為食育教學進行最後賽前準備。

還有老公也一定要感謝。感謝老公一路上的支持,這段時間經常一打二照顧小孩,每天不厭其煩聽我練食育,還要幫我消化壓力與情緒,這麼棒的老公真的打燈籠也找不到啊。

出來比賽就沒在客氣,當然是以奪冠為目標。食育教學卓越本來就勢在必得,意外的是竟然還拿了「創新交流獎」,尤其還是從飲食文化工作者徐仲老師手上拿下這個獎,感覺用心想傳達的飲食文化有被看見,那份感動到現在還深刻的感覺著。


圖:海陸地芋飯、黃金信魚、玉米粒綴蚵白菜、清水肉羹湯、茂谷柑、鮮奶

另外,食育教學突破語言隔閡,得到來自日本的肯定,讓我再次控制不了眼淚。

圖:賽後與大享食育協會實習生荻原遙(左一)合影。

比賽固然需要激烈廝殺,但我覺得最珍貴的還是看見外面的高手,每一組都會有我們不曾想過的創意,每一次的驚艷與學習讓我更享受比賽。

如果連山麻雀都忘記小米的滋味,那我們的土地還能留下什麼記憶?

上次在梨山被感動的那段話,一直到現在都還烙印在心裡,努力鞭策自己讓學校午餐可以連結文化、連結在地,讓我們自己的飲食可以做到傳承。

唐代藥王孫思邈在千金藥方裡這麼說:

古人善為醫者,上醫醫未病之病,中醫醫欲病之病,下醫醫已病之病。

意思是說最好的醫療要在人們身體健康之時提供疾病預防,注重養生,保持健康。

每一位學校午餐從業人員都正在扮演著學生人生中的「上醫」,努力透過學校午餐給予/培養預防醫學,這條路暨辛苦又孤單,但我相信有溫暖又具創意的大家一起陪伴&激盪,我們一定可以讓學校午餐越來越好。

最後,用這次比賽學到的一段話做結尾:

不用等到很厲害才開始,只要開始,就很厲害了。

感謝自己有開始的勇氣。

圖:這趟比賽最賺的就是擁有一顆可愛的小丸子頭


原文刊登於朱倖槿營養師個人臉書,經其授權同意後略做編輯後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