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黃嘉琳(大享食育協會秘書長)
採訪這日遇到了好天氣,騎著自行車從花蓮市區轉進吉安,汽機車少了,中央山脈的稜線在眼前延展開來,三月底剛插秧的田間有來自七腳川的溪水映照著天光。不少地裡光禿禿的,只見拳頭大的半顆綠色球狀物整整齊齊在畦裡排好了隊,仔細看,原來是半截埋在土裡的佛手瓜,等長大了就能採收龍鬚菜。
另外還有一塊一塊的水芋田裡,去年秋冬之際種下的芋頭葉正在抽長。沒想到距離花蓮車站僅15分鐘的自行車程,這就讓我見著了著名的吉安三寶:芋頭、韭菜、龍鬚菜中的二寶。
中央山脈腳下成長的團膳公司
此行的目的地—德力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正座落這依中央山脈傍七腳川溪的腹地中。德力強甫於2021年成立,營養師李佳穎與廚師高福生代表公司參賽,已經先創下了兩個紀錄:他們是八屆比賽以來首支來自花東地區進入決賽的隊伍;也可能是歷屆入圍中成立資歷「最年輕」的單位。
其實去年公司就有鼓勵我們參加,但當時我們剛進來還在熟悉狀況。今年我一看到簡章,就馬上跟老闆說:這次我們一定要報名!
營養師李佳穎回憶報名時的決心,笑瞇瞇的說,當然是以摘下前三名為努力的目標,甚至希望能夠奪冠!
對吧?
她看向高師傅,師傅點了點頭,並開始向我詢問一些決賽現場的準備與細節問題,看得出來這兩位選手都有不少比賽的經驗呢!對兩人而言,這不只是一場比賽,更是一個機會,讓更多人看見屬於花蓮學校午餐的多元與可能,佳穎說:
看之前幾屆,花蓮好像還沒有隊伍進入決賽,我們希望能把在地特色食材推廣出去。
從食品到營養 從飯店到學校央廚
除了營養師資格,佳穎還有中餐丙級、烘焙和麵包丙級的證照,回應我訝異的神情,她說這是蠻順理成章地結果,因為從高中讀花農的食品科到負笈北上念科技大學的營養學系,跟著學校的安排就一路拿下各種證照了。從十五歲起,她的生活便與「吃」這件事緊密連結在一起。
畢業後佳穎回到花蓮,一開始在另一家團膳公司服務四年,當時她心中的夢想就是成為醫院的營養師,展現更專業的能力。但一年醫院臨床的歷練讓她發現,每天面對病人其實並不是她所想要的職場環境,回到校園團膳為孩子們工作才是她的歸屬。所以最後仍回到團膳業,到德力強工作邁入第二年。
身材瘦削結實的高福生有二十五、六年的廚師資歷,過去參加過不少料理競賽,對展現廚藝的比拚並不陌生,不過這是高師傅第一次參加以學校午餐為名的比賽。
我一開始對這個比賽不太熟悉,是公司鼓勵後才決定參賽的。
他笑著說,有些靦腆。李佳穎則補充,高師傅是公司中央廚房三位主廚中最年輕的,雖然剛轉做團膳不到兩年,但適應得很快,也很願意嘗試新做法,在佳穎營養師的專業工作經驗中,他和另外兩位主廚的手藝的確受到學生們喜愛,從每天廚餘量少就可見一斑。
高師傅原本在飯店工作,從高雄到花蓮,歷練過許多類型的飯店餐飲環境,去年才轉職到學校團膳擔任大廚,和許多我們合作過的學校午餐現場從業夥伴一樣,育有兩名兒女的高師傅考量之前的工作時間,幾乎無法陪伴國小年紀的孩子成長,一直在尋求職場和家庭的平衡可能,終於找到了能跟著孩子上學放學節奏相符的團膳工作機會。
問起以前和現在工作的異同,高師傅說,菜單開了他都可烹調出來,拿捏小鍋大灶技巧沒有問題,但飯店業裡顧客消費講求的是美味,在學校團膳,要考量的事情很多,營養均衡、少油少鹽、食材安全等是基本要求,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說,在餐廳裡酌量加上雞精粉鰹魚粉等方便提鮮的作法,他在供應學校午餐的這間中央廚房裡就完全不使用。
學校午餐裡的食物設計
李佳穎不只從營養角度思考菜單設計,並希望能夠提高孩子們對每一道料理的接受度,她說,營養再均衡的菜色,若孩子不願意吃,就沒有意義。因此每一道菜單的成形,都是佳穎營養師反覆思考「這樣搭配,孩子會想吃嗎?」之後的成果,高福生則將這些想法實際烹調成好吃的飯菜。
為了貼近比賽主題「惜食」,他們特別挑選花蓮在地的特色食材,如吉安芋頭、赤科山金針花、馬告、紫米、龍鬚菜等,並透過主菜、副菜、湯品與甜點的設計,讓食材盡可能地完整利用、沒有浪費。
舉例來說,吉安三寶中的芋頭要怎麼煮才能又營養又讓小朋友賞光呢?佳穎營養師設計了「芋香錦繡湯」,挑戰用花蓮小朋友吃不太習慣的白木耳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透過龍眼乾的甜度與香氣點綴來讓這道甜湯更具吸引力。
回到「惜食」的主題,可說是所有學校供餐現場人員每天的基本挑戰。佳穎營養師和高師傅除了廚房裡的討論與調整,兩人也實際在日常供餐中做實驗。
某次供應拌麵料理,他們觀察廚餘後發現孩子不太買單。於是下一次,他們將配料直接炒進麵裡,結果廚餘量驟降,還有小朋友來續碗。從這次經驗,他們更加確信:「惜食」的實踐,得從菜單規劃料理設計就開始。
想對孩子們說的話
希望每一位小朋友能珍惜食物,不要浪費,就是對我們廚師最大的肯定。
高福生說。
李佳穎營養師則希望小朋友能夠珍惜食物,了解到:
每一餐都是叔叔阿姨們用心準備的,也希望你們能夠嘗試不同的食材,培養均衡飲食的好習慣。
競賽組—花蓮縣德力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選手|李佳穎(營養師).高福生(廚師) 作品|繽紛什錦飯、原風馬告鹹豬肉、赤科山金花燴鮮蔬、胡麻油菜、芋香錦繡湯、海梨 對象|國小四至六年級生 永續發展目標|SDG2–消除飢餓.SDG12–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
選手|李佳穎(營養師).高福生(廚師)
作品|繽紛什錦飯、原風馬告鹹豬肉、赤科山金花燴鮮蔬、胡麻油菜、芋香錦繡湯、海梨
對象|國小四至六年級生
永續發展目標|SDG2–消除飢餓.SDG12–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
文.圖|黃嘉琳(大享食育協會秘書長)
採訪這日遇到了好天氣,騎著自行車從花蓮市區轉進吉安,汽機車少了,中央山脈的稜線在眼前延展開來,三月底剛插秧的田間有來自七腳川的溪水映照著天光。不少地裡光禿禿的,只見拳頭大的半顆綠色球狀物整整齊齊在畦裡排好了隊,仔細看,原來是半截埋在土裡的佛手瓜,等長大了就能採收龍鬚菜。
另外還有一塊一塊的水芋田裡,去年秋冬之際種下的芋頭葉正在抽長。沒想到距離花蓮車站僅15分鐘的自行車程,這就讓我見著了著名的吉安三寶:芋頭、韭菜、龍鬚菜中的二寶。
中央山脈腳下成長的團膳公司
此行的目的地—德力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正座落這依中央山脈傍七腳川溪的腹地中。德力強甫於2021年成立,營養師李佳穎與廚師高福生代表公司參賽,已經先創下了兩個紀錄:他們是八屆比賽以來首支來自花東地區進入決賽的隊伍;也可能是歷屆入圍中成立資歷「最年輕」的單位。
營養師李佳穎回憶報名時的決心,笑瞇瞇的說,當然是以摘下前三名為努力的目標,甚至希望能夠奪冠!
她看向高師傅,師傅點了點頭,並開始向我詢問一些決賽現場的準備與細節問題,看得出來這兩位選手都有不少比賽的經驗呢!對兩人而言,這不只是一場比賽,更是一個機會,讓更多人看見屬於花蓮學校午餐的多元與可能,佳穎說:
從食品到營養 從飯店到學校央廚
除了營養師資格,佳穎還有中餐丙級、烘焙和麵包丙級的證照,回應我訝異的神情,她說這是蠻順理成章地結果,因為從高中讀花農的食品科到負笈北上念科技大學的營養學系,跟著學校的安排就一路拿下各種證照了。從十五歲起,她的生活便與「吃」這件事緊密連結在一起。
畢業後佳穎回到花蓮,一開始在另一家團膳公司服務四年,當時她心中的夢想就是成為醫院的營養師,展現更專業的能力。但一年醫院臨床的歷練讓她發現,每天面對病人其實並不是她所想要的職場環境,回到校園團膳為孩子們工作才是她的歸屬。所以最後仍回到團膳業,到德力強工作邁入第二年。
身材瘦削結實的高福生有二十五、六年的廚師資歷,過去參加過不少料理競賽,對展現廚藝的比拚並不陌生,不過這是高師傅第一次參加以學校午餐為名的比賽。
他笑著說,有些靦腆。李佳穎則補充,高師傅是公司中央廚房三位主廚中最年輕的,雖然剛轉做團膳不到兩年,但適應得很快,也很願意嘗試新做法,在佳穎營養師的專業工作經驗中,他和另外兩位主廚的手藝的確受到學生們喜愛,從每天廚餘量少就可見一斑。
高師傅原本在飯店工作,從高雄到花蓮,歷練過許多類型的飯店餐飲環境,去年才轉職到學校團膳擔任大廚,和許多我們合作過的學校午餐現場從業夥伴一樣,育有兩名兒女的高師傅考量之前的工作時間,幾乎無法陪伴國小年紀的孩子成長,一直在尋求職場和家庭的平衡可能,終於找到了能跟著孩子上學放學節奏相符的團膳工作機會。
問起以前和現在工作的異同,高師傅說,菜單開了他都可烹調出來,拿捏小鍋大灶技巧沒有問題,但飯店業裡顧客消費講求的是美味,在學校團膳,要考量的事情很多,營養均衡、少油少鹽、食材安全等是基本要求,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說,在餐廳裡酌量加上雞精粉鰹魚粉等方便提鮮的作法,他在供應學校午餐的這間中央廚房裡就完全不使用。
學校午餐裡的食物設計
李佳穎不只從營養角度思考菜單設計,並希望能夠提高孩子們對每一道料理的接受度,她說,營養再均衡的菜色,若孩子不願意吃,就沒有意義。因此每一道菜單的成形,都是佳穎營養師反覆思考「這樣搭配,孩子會想吃嗎?」之後的成果,高福生則將這些想法實際烹調成好吃的飯菜。
為了貼近比賽主題「惜食」,他們特別挑選花蓮在地的特色食材,如吉安芋頭、赤科山金針花、馬告、紫米、龍鬚菜等,並透過主菜、副菜、湯品與甜點的設計,讓食材盡可能地完整利用、沒有浪費。
舉例來說,吉安三寶中的芋頭要怎麼煮才能又營養又讓小朋友賞光呢?佳穎營養師設計了「芋香錦繡湯」,挑戰用花蓮小朋友吃不太習慣的白木耳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透過龍眼乾的甜度與香氣點綴來讓這道甜湯更具吸引力。
回到「惜食」的主題,可說是所有學校供餐現場人員每天的基本挑戰。佳穎營養師和高師傅除了廚房裡的討論與調整,兩人也實際在日常供餐中做實驗。
某次供應拌麵料理,他們觀察廚餘後發現孩子不太買單。於是下一次,他們將配料直接炒進麵裡,結果廚餘量驟降,還有小朋友來續碗。從這次經驗,他們更加確信:「惜食」的實踐,得從菜單規劃料理設計就開始。
想對孩子們說的話
高福生說。
李佳穎營養師則希望小朋友能夠珍惜食物,了解到:
競賽組—花蓮縣德力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