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陳儒瑋(大享食育協會資深研究員)
搭乘台鐵區間車來到大林車站,踏入這座於2016年獲得國際慢城協會認證的靜謐小鎮。從後站東出口步行約十分鐘,即可抵達連續兩年晉級臺灣學校午餐大賽全國決賽的嘉義縣平林國民小學。
今年代表參賽的,是去年榮獲佳作、今年捲土重來的陳秀桃營養師,以及擁有數十年餐飲經驗、但首次參與比賽的蔡麗燕廚師。
兩位來自嘉義縣的夥伴,攜手端出一組蘊含「山、海、平原」風土特色的營養午餐,菜單包括:「蓮子菇菇荷葉飯、茶香雞翅、豆漿蒸蛋、梅香高麗菜、酸菜魚片湯、香蕉與保久乳」,期盼讓學生們能體會餐點中所蘊含珍惜食物與環境永續的精神。
問:恭喜再度晉級臺灣學校午餐大賽決賽!為什會想繼續報名挑戰?這一屆有沒有特別設定什麼樣的目標?
陳秀桃(以下簡稱陳):因為我答應阿姨(蔡麗燕)一定要帶她去比賽,所以就決定再試一次,沒想到真的晉級了!
蔡麗燕(以下簡稱蔡):營養師去年就找我搭檔,不過當時我想先把機會讓給年輕人。
陳:去年參賽時,我對食育教學競賽的規則不夠熟悉,覺得有點可惜,今年會更仔細思考如何與阿姨合作。
蔡:(驚訝)還要上台喔?我不太會講話啦……
問:兩位從事學校午餐工作多久了?當初為何選擇進入學校服務?
陳:進入學校之前,我在傳統產業從事文化推廣的工作,期間陸續取得西餐與烘培證照。之後覺得飲食營養關乎家人與自己的健康,於是開始接觸與鑽研營養領域,2022年考上營養師。
又,湊巧地因為平林國小學校廚房配合政策整修成為中央廚房而對外招聘營養師,才有機會來到這裡服務。在這三年的時間內,就是持續學習關於午餐的種種。
蔡:二年前來到這裡的,若要說起在學校廚房工作的時間,大概二十年左右吧,更早之前是在餐廳當廚師助手。問我為什麼要來做這個工作?因為小朋友很可愛啊(笑),我都把他們當孫子對待,他們也都會叫我阿嬤。
問:惜食包含了「鼓勵供餐者善用食材、減少浪費」與「邀請食用者珍惜食物、減少剩食」兩項範疇。因此,請問設計作品的時候,在食材選擇、菜色搭配、料理方式等面向上,是從什麼角度切入發想思考的呢?
陳:這次菜單設計的重點為「嘉義縣在地食材」與「提高小朋友接受度」為主軸。我認為讓學生更了解自已家鄉的食物,從中學習前人料理食物的智慧,他們應該會更珍惜看重每天中午的這份餐點。
像茶香雞翅與梅香高麗菜,分別選用了阿里山茶葉與梅山鄉紫蘇梅乾。雖然茶葉與梅子不是主角,但它們能提香、去油解膩,讓整道料理更加美味。
酸菜魚片湯則結合了嘉義沿海的鯛魚片與溪口鄉著名的酸菜,酸味襯托出魚的鮮甜,這道湯特別受小朋友歡迎。透過這道料理,學生也能學到酸菜是如何由冬季收成的芥菜醃漬而成,這亦是先人的飲食智慧。
蓮子菇菇荷葉飯選用了糯米、蓮子、杏鮑菇、秀珍菇、香菇、紅蘿蔔、乾蝦米、油蔥酥等多種食材,煮成類似油飯的口感,最後以荷葉包裹蒸煮,讓米飯吸附荷葉清香。荷葉本來可能被視為無用的部分,但在料理中發揮了極大作用,體現物盡其用的惜食精神。
豆漿蒸蛋的靈感則來自於學生長久以來吃過太多豆乾、豆腐、豆皮等豆製品的抗拒。我們希望讓孩子更願意攝取豆類蛋白,於是選擇用豆漿搭配蒸蛋,阿姨還特別做成甜、鹹兩種版本。
蔡:甜的有點像雞蛋布丁,但因學校不鼓勵午餐提供甜品,最後還是選擇鹹味版本,小朋友的接受度很高。
問:學校是否曾經或正在推展什麼樣的惜食行動呢?如果有的話,可以請您跟我們分享嗎?
陳:學校目前正在推行從「農地到餐桌」的食農教育課程,在學生心中埋下種籽,相信未來會有發芽的一天,畢竟不做就沒有機會了啊。
此外,廚房設有透明玻璃,有時候小朋友會來看我們煮飯,甚至會問今天的菜色。為了讓孩子們更了解午餐,我在廚房外的走廊設置了食譜與飲食教育文宣的佈告欄,小朋友就可以自己練習閱讀菜單。
今天就有二年級的學生問我:「什麼是海茸?」我指著圖片跟他說:「等等中午吃到很像電話線的食物,就是海茸喔!」透過這樣的互動,他們能夠認識自己吃的食物,我覺得蠻好的。
還有啊,我會在菜單寫上負責廚師的名字,這樣學生們也能藉機認識每天辛苦煮飯的校廚們。
蔡:你問我這間學校的小朋友喜歡吃什麼料理嗎?我想想喔。炸雞腿、炸魚排這種炸物就不用說了,另外供應玉米濃湯絕對是空桶回來,還有紅燒豬肉麵、義大利麵、番茄炒蛋、玉米炒蛋、咖哩,都是相當有人氣的料理。
不喜歡的喔,當然是青菜啊(笑),還有營養師提到的黃豆製品,南瓜。花椰菜、青花菜也都是。
陳:不過啊,我們有一道把花椰菜或青花菜煮得爛爛的「菜菜濃湯」,小朋友倒是不排斥。這次比賽本來想設計這道料理,不過擔心作品熱量超標,只好忍痛捨棄。
問:如果可以對每天在學校吃午餐的學生說一段話,兩位會想要說什麼呢?
蔡:不知道耶。每天站在廚餘桶旁邊,看到剩菜少我就很開心,但如果青菜整桶被倒掉,真的會很難過……問學生怎麼沒吃,他們總是說:「有吃啊!」(營養師從旁解釋迷之音:其他同學沒吃啦)
陳:好好吃飯!
競賽組—嘉義縣平林國民小學
選手|陳秀桃(營養師).蔡麗燕(廚師) 作品|蓮子菇菇荷葉飯、茶香雞翅、豆漿蒸蛋、梅香高麗菜、酸菜魚片湯、香蕉與保久乳 對象|國小四至六年級生 永續發展目標|SDG3–良好健康與福祉.SDG12–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SDG13–氣候行動
選手|陳秀桃(營養師).蔡麗燕(廚師)
作品|蓮子菇菇荷葉飯、茶香雞翅、豆漿蒸蛋、梅香高麗菜、酸菜魚片湯、香蕉與保久乳
對象|國小四至六年級生
永續發展目標|SDG3–良好健康與福祉.SDG12–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SDG13–氣候行動
文.圖|陳儒瑋(大享食育協會資深研究員)
搭乘台鐵區間車來到大林車站,踏入這座於2016年獲得國際慢城協會認證的靜謐小鎮。從後站東出口步行約十分鐘,即可抵達連續兩年晉級臺灣學校午餐大賽全國決賽的嘉義縣平林國民小學。
今年代表參賽的,是去年榮獲佳作、今年捲土重來的陳秀桃營養師,以及擁有數十年餐飲經驗、但首次參與比賽的蔡麗燕廚師。
兩位來自嘉義縣的夥伴,攜手端出一組蘊含「山、海、平原」風土特色的營養午餐,菜單包括:「蓮子菇菇荷葉飯、茶香雞翅、豆漿蒸蛋、梅香高麗菜、酸菜魚片湯、香蕉與保久乳」,期盼讓學生們能體會餐點中所蘊含珍惜食物與環境永續的精神。
問:恭喜再度晉級臺灣學校午餐大賽決賽!為什會想繼續報名挑戰?這一屆有沒有特別設定什麼樣的目標?
陳秀桃(以下簡稱陳):因為我答應阿姨(蔡麗燕)一定要帶她去比賽,所以就決定再試一次,沒想到真的晉級了!
蔡麗燕(以下簡稱蔡):營養師去年就找我搭檔,不過當時我想先把機會讓給年輕人。
陳:去年參賽時,我對食育教學競賽的規則不夠熟悉,覺得有點可惜,今年會更仔細思考如何與阿姨合作。
蔡:(驚訝)還要上台喔?我不太會講話啦……
問:兩位從事學校午餐工作多久了?當初為何選擇進入學校服務?
陳:進入學校之前,我在傳統產業從事文化推廣的工作,期間陸續取得西餐與烘培證照。之後覺得飲食營養關乎家人與自己的健康,於是開始接觸與鑽研營養領域,2022年考上營養師。
又,湊巧地因為平林國小學校廚房配合政策整修成為中央廚房而對外招聘營養師,才有機會來到這裡服務。在這三年的時間內,就是持續學習關於午餐的種種。
蔡:二年前來到這裡的,若要說起在學校廚房工作的時間,大概二十年左右吧,更早之前是在餐廳當廚師助手。問我為什麼要來做這個工作?因為小朋友很可愛啊(笑),我都把他們當孫子對待,他們也都會叫我阿嬤。
問:惜食包含了「鼓勵供餐者善用食材、減少浪費」與「邀請食用者珍惜食物、減少剩食」兩項範疇。因此,請問設計作品的時候,在食材選擇、菜色搭配、料理方式等面向上,是從什麼角度切入發想思考的呢?
陳:這次菜單設計的重點為「嘉義縣在地食材」與「提高小朋友接受度」為主軸。我認為讓學生更了解自已家鄉的食物,從中學習前人料理食物的智慧,他們應該會更珍惜看重每天中午的這份餐點。
像茶香雞翅與梅香高麗菜,分別選用了阿里山茶葉與梅山鄉紫蘇梅乾。雖然茶葉與梅子不是主角,但它們能提香、去油解膩,讓整道料理更加美味。
酸菜魚片湯則結合了嘉義沿海的鯛魚片與溪口鄉著名的酸菜,酸味襯托出魚的鮮甜,這道湯特別受小朋友歡迎。透過這道料理,學生也能學到酸菜是如何由冬季收成的芥菜醃漬而成,這亦是先人的飲食智慧。
蓮子菇菇荷葉飯選用了糯米、蓮子、杏鮑菇、秀珍菇、香菇、紅蘿蔔、乾蝦米、油蔥酥等多種食材,煮成類似油飯的口感,最後以荷葉包裹蒸煮,讓米飯吸附荷葉清香。荷葉本來可能被視為無用的部分,但在料理中發揮了極大作用,體現物盡其用的惜食精神。
豆漿蒸蛋的靈感則來自於學生長久以來吃過太多豆乾、豆腐、豆皮等豆製品的抗拒。我們希望讓孩子更願意攝取豆類蛋白,於是選擇用豆漿搭配蒸蛋,阿姨還特別做成甜、鹹兩種版本。
蔡:甜的有點像雞蛋布丁,但因學校不鼓勵午餐提供甜品,最後還是選擇鹹味版本,小朋友的接受度很高。
問:學校是否曾經或正在推展什麼樣的惜食行動呢?如果有的話,可以請您跟我們分享嗎?
陳:學校目前正在推行從「農地到餐桌」的食農教育課程,在學生心中埋下種籽,相信未來會有發芽的一天,畢竟不做就沒有機會了啊。
此外,廚房設有透明玻璃,有時候小朋友會來看我們煮飯,甚至會問今天的菜色。為了讓孩子們更了解午餐,我在廚房外的走廊設置了食譜與飲食教育文宣的佈告欄,小朋友就可以自己練習閱讀菜單。
今天就有二年級的學生問我:「什麼是海茸?」我指著圖片跟他說:「等等中午吃到很像電話線的食物,就是海茸喔!」透過這樣的互動,他們能夠認識自己吃的食物,我覺得蠻好的。
還有啊,我會在菜單寫上負責廚師的名字,這樣學生們也能藉機認識每天辛苦煮飯的校廚們。
蔡:你問我這間學校的小朋友喜歡吃什麼料理嗎?我想想喔。炸雞腿、炸魚排這種炸物就不用說了,另外供應玉米濃湯絕對是空桶回來,還有紅燒豬肉麵、義大利麵、番茄炒蛋、玉米炒蛋、咖哩,都是相當有人氣的料理。
不喜歡的喔,當然是青菜啊(笑),還有營養師提到的黃豆製品,南瓜。花椰菜、青花菜也都是。
陳:不過啊,我們有一道把花椰菜或青花菜煮得爛爛的「菜菜濃湯」,小朋友倒是不排斥。這次比賽本來想設計這道料理,不過擔心作品熱量超標,只好忍痛捨棄。
問:如果可以對每天在學校吃午餐的學生說一段話,兩位會想要說什麼呢?
蔡:不知道耶。每天站在廚餘桶旁邊,看到剩菜少我就很開心,但如果青菜整桶被倒掉,真的會很難過……問學生怎麼沒吃,他們總是說:「有吃啊!」(營養師從旁解釋迷之音:其他同學沒吃啦)
陳:好好吃飯!
競賽組—嘉義縣平林國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