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前報導】綠色飲食舞動在地風味—專訪臺南市後壁國民小學張淑卿營養師與李金純行政助理

圖:張淑卿營養師(左)及李金純行政助理(右)

文.圖|陳怡璇

臺南市後壁國小位於臺南市最北區,有著米香國之稱。隨著不同季節,可以看到綠油油的稻田或金黃色的稻浪。曾獲得民國113年臺南市學校午餐廚藝競賽銅牌獎的後壁國小,這次以「綠色飲食,舞動在地風味」設計臺灣學校午餐大賽參賽作品,強調落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理念及減碳實踐,將營養均衡、地方特色及永續發展完美結合,期待促使更多人關心環境保護。

第一次參賽即入圍總決賽的張淑卿營養師(以下簡稱張)及李金純行政助理(以下簡稱李),紛紛表示這消息有些錯愕。不知道標準是什麼,也沒有認識的人參加過比賽,就這樣一路比進決賽......。


問:恭喜晉級臺灣學校午餐大賽全國決賽!這次為什麼想報名參賽?有設定什麼樣的目標嗎?

張:我們得知冠軍可以去日本,想說不錯欸,可以試試看!但在看了歷屆比賽後,深深感受到大家的專業。

李:會盡力而為!入圍就是一種肯定,會讓人暫時忘記日本。

張:總之就走一步算一步~

李:順其自然,用平常心來比賽!

問:從事學校午餐工作多久了?當初為何選擇進入學校服務?

李:我在後壁國小待了六年多,主要負責行政事務的處理。直到學校設立中央廚房,才開始接觸學校午餐業務。

張:我是隨著中央廚房編制才進來後壁國小,原本後壁國小沒有營養師。我過去服務於南部區域教學醫院的臨床與團膳,及衛生單位的行政作業,後來因為自己的小孩要念小學,在醫院要輪班、值班,我想選擇一個能陪他長大的環境,才轉到相對友善的學校單位。

問:請簡單介紹這次參賽的作品,如:發想概念、食材特色、菜單設計等。

李:我們從學校所在地「後壁」出發,選用後壁的米,這就是來學校的路上,一定會看見道路兩側種植的滿滿稻米!然後再選用其他臺南在地食材,如北門的虱目魚、將軍的紅蘿蔔等,用這裡的食材設計菜單,減少食材的運輸里程,降低碳足跡。

張:當決定菜單主角是「牛蒡炊飯」時,我們就想說這道菜偏向日式風格,其他道料理也應依循這個方向。加上賽事也推薦可以設計學校供應過的菜色,便從以前的菜單尋找適合搭配的料理。為了增加孩子們對午餐的接受度,我們選用綠色魚種「虱目魚」作為另個主角,用油炸的方式吸引目光,並使出烹調技巧創造出下飯料理。

問:本屆賽事以蔬食為主題,蔬菜是學校午餐很常出現的品項,但也比較不受學生青睞。所以,想請問在設計作品時,針對蔬菜這個品項上,是否有遇到什麼困難、有趣或印象深刻的事情呢?

張:像是牛蒡本身帶有苦味,單吃孩子無法接受,因此得使用烹調技巧,在食材中加入具甜味的玉米及紅蘿蔔,以消除苦味,增加甜味,提高孩子們的接受度。我們希望孩子不要浪費食物,所以針對孩子不喜歡的食物會把它「藏好」。「藏好」的意思是,把孩子不喜歡的食材藏進餐點中,並加入喜歡的食材來平衡視覺及吃起來的口味。像學校的青椒肉絲,會把青椒切成長條狀像是蔥的樣子,孩子就會以為那是蔥而把它吃進去!

李:烹調技巧能改善孩子對食材的接受度,比如紅蘿蔔,需要用油炒過釋放其青澀的味道,孩子才比較願意吃下肚。

張:我們冬天的時候料理中有供應香菜,孩子們大多反應不喜歡吃,但告訴他們是在廚房旁的小菜圃種植的,他們就會更願意接受。


營養師會特製小貼紙吸引孩子目光,增加孩子將食材吃下肚的意願

問:這樣聽起來,學校的廚餘量是否沒有很多?

張:跟其他學校比起來我們學校真的算少。我覺得跟老師也有關係,老師們會鼓勵孩子吃完,不要挑食。

問:好奇再多問,學校的小菜圃之前種植過什麼?

李:香菜、蘿蔔、青蔥。

張:因為青蔥一年四季都會吃到,且留住根就可以輕鬆種植,對小孩子來說很好玩。白蘿蔔則剛好是冬天種植。雖然我們種出來很小條,但孩子都會想帶回家給媽媽煮。

問:本次設計的參賽作品以綠色魚種「虱目魚」為主角,請問學校平常供應水產品的狀況如何呢?

張:其實我們挺常吃魚的,魚的種類也豐富,比較常用蒸的或跟豆腐一起搭配。像臺灣鯛有土味,所以會用炸的再加其他調味。雖然學校推行一週一次蔬食日,但魚類我們一個月也會吃到兩到三次。魚類若含大刺,我們會用廣播提醒老師跟孩子要小心。通常開學時不太會出有刺的魚,接近學期末才會出。

問:今年度起,政府實施蔬菜需要使用產銷履歷之政策,這會對學校供應蔬菜產生什麼影響嗎?

張:產銷履歷政策對我們沒什麼影響,因受地緣關係,我們本來就有固定合作的有機農場,一週會供應三到四次有機蔬菜。


競賽組—臺南市後壁區後壁國民小學

選手|張淑卿(營養師).李金純(行政助理)

作品|牛蒡炊飯.塔香醬燒魚柳.柚醬佐彩蔬.閃亮亮菠菜.南瓜肉絲湯.香蕉

對象|國小四至六年級

永續發展目標|SDG2–消除飢餓.SDG7–可負擔的潔淨能源.SDG13–氣候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