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糧界的大考中心—實力堅強的日本雜糧協會

文|宋瑞文

「從世界的角度看,在西非的疏林草原,由於氣候條件惡劣,無法栽種稻米和玉米,便以耐乾旱的珍珠粟與高粱為主食。在東非、印度與尼泊爾,人們常喝用穇子釀造的酒,深刻地影響他們的飲食文化。原產於中南美洲的藜麥,與原產於衣索匹亞的苔麩,也受到世人的矚目。」(倉内伸幸/日本雜糧協會會長

自2004年創立的日本雜糧協會(Japan Millet Association,上圖),是一個希望雜糧普及,透過推廣活動,提升日本國民飲食生活環境的團體。目標包括增進健康、養成飲食文化、提高糧食自給率等,並為日本農業盡一份心力。

協會設立的背景,源於現代日本飲食的課題。早在一萬年前的繩文時代,早在稻米傳入之前,日本人吃的主要穀物是小米、稗等,並深刻地影響了日本人的生活。然而,由於飲食環境的變化,以稻米為主體的農業政策等原因,雜糧的生產量與消費量急遽降低,許多穀物又仰賴進口,糧食自給率也大幅滑落。

另一方面,由於生活習慣疾病的增加等原因,人們提高對飲食與健康的興趣。高營養價值,有益於身體機能的雜糧,在近年人氣高漲。而且,日本社會對雜糧的興趣,並不是一時的風潮而已,還成為許多人長期的志業。許多和雜糧生產、加工、流通相關的企業與研究者,團結起來,為提高雜糧的生產與消費而努力。就這樣,成立了日本雜糧協會,眾人希望不只是日本,全世界都能看見雜糧的魅力。

從身為日本大學生物資源科學部教授的會長倉内伸幸開始,日本雜糧協會的理監事與法人會員,聚集了來自東京農業大學、信州大學農學部等學術單位的學者,研發與販賣雜糧商品的企業集團,與民間知名的料理研究家等。學界與產業界的社會賢達齊聚一堂,奠定日本雜糧協會在社會上的地位與影響力。
 

*三種雜糧資格者的人數,最頂級可說是鳳毛麟角。(來源:日本雜糧協會

雜糧資格制度

怎麼說在日本社會有影響力呢?日本雜糧協會設有「雜糧資格制度」。其中屈指可數,獲得最高等級資格的佼佼者,有的擔任許多企業的顧問,媒體採訪請教,演講場場客滿,成就不在話下。

日本雜糧協會認為,在雜糧成為風潮的同時,人們會希望學到,從基本到活用的、有體系的專業知識與技術。因此,熟悉雜糧加工與通路的企業,及雜糧的研究者等,在2005年底創設了雜糧資格制度,提供所需的講座與考試。

協會的目的不是在做知識檢定,而是希望參加者能夠正確地理解雜糧,透過工作和每天的活動,推廣雜糧的價值與魅力,培養優秀的雜糧專業人材。

「能夠有體系地學習雜糧、植物與食物真是太好了,感受到動植物生命的不可思議,與自然界的奧妙。(60歲的女性學員)」「以全世界的尺度,重新認識了和土地相合的雜糧,以及利用的狀況,我覺得非常有意思。(30歲的男性學員)」參加講座的學員盛讚連連。

雜糧資格制度設有三種資格,由低至高分別是雜糧達人、雜糧顧問、雜糧創作者。看似都很專業,獲得資格的人數卻差異很大,自2005年底創設以來,至2022年7月,考取雜糧達人的人有2880位,考取雜糧顧問的人100名,而頂端的雜糧創作者只有8名。取得資格的這些人,主要職業有料理講師、營養師、食物廠商、學校教職員、主婦等。不同背景的人,都對雜糧產生認真攻讀的興趣。

*日本雜糧協會在官網以「雜糧圖鑑」介紹十種自古相傳的雜糧,其定義是現代人主食之外的穀物,以目前國內栽種的為主。(來源:官網

小結

很多時候,人們為了未來職業的利益而求取學歷,至於學歷是否代表實力,有時竟成為其次。出自民間的雜糧資格制度,其佼佼者能得到社會的重用,實力可見一斑。

就像會長倉内伸幸的那段話,雜糧的視野是全世界。日本雜糧協會在官網以圖鑑介紹十種古代穀物;在印度,環保主義者范達娜·席娃(Vandana Shiva),創立「九種基金會」(意為印度傳統的九種糧食種子),建立能夠因應各種生長條件的種子庫,作為極端氣候的解方。

面對氣候變遷的危機,雜糧專家帶來的不只是健康營養的料理,還能傳授各種因應環境的穀物,為人類尋覓生機。

曾為時代所遺忘,又因為時勢受矚目,別再說一樣米養百樣人,最好是一樣人吃百樣米。